学术传承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论文 > 学术传承 >

杨仁德老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总结与体会(2)

2014-01-10 10:26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岐黄 浏览:

  (三)对阴阳的认识

  老师认为临床治病须识阴阳水火互根消长之理,阴中有阳,阳中藏阴,方可生生不息,药物的配伍,也应体现这一思想。温热之药虽能拔其阴寒,但过用或配伍不当,往往使浮阳上越而寒邪不退;“补气必理气”,使滋腻的补益药,不致于呆滞不动,故老师临证组方常寒温药并用,补泻共存,以达“阴平阳秘”。

  (四)建立个体化治疗体系

  老师在临床实践中既继承历代医家的认识和观点又吸取现代医学的创新和经验,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力主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诊疗疾病的个体化原则。

  (五)丰富的养生保健理论及方法

  人们应顺应天时、地理、避六淫虚邪贼风,调阴阳内外统一,强调“治心”,主张运动锻炼常乐观、去忧悲,顺应四时养生,临证时注重疏导病人,调其情志,有利于疾病的康复。生命在于运动,而运动方式应因人而异,有心脏病、高血压的病人不宜做登山、跑步等运动,可做一些散步、太极拳等运动。

  (六)“健脾护胃 ”贯穿治疗始终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黄帝内经》说:“有胃气者生,无胃气者死”,李东垣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吾师认为先天以精气为本,后天以胃气而生,无后天则先天不继,若脾胃功能不好,不利于药物的吸收,影响疾病的康复,老师在遣方用药之时强调顾护胃气,常以党参白术、炒麦芽、炒谷芽、炒鸡内金等健脾护胃。

  (七)药食同源,注重较味

  吾师认为,中医药来源于饮食,是从厨房中产生的,故药物的味道将会影响病人对中药的接受,临证用药除其原有的味道外,还应根据病人对饮食口味的喜好作调整,药方中常加入生姜大枣,既可调营卫,又可调药味,使病人对药物的味道不产生抵触,不觉得难喝,从而达到治疗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