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温内陷,其为热多湿少明矣。热必伤阴,故立法以救阴为主,救阴之法,岂能出育阴坚阴两法外哉。此黄连之坚阴,阿胶之育阴,所以合而为名汤也。从黄连者黄芩,从阿胶者生地、白芍也,炙草则统甘苦而并和之。此下三条,应列下焦,以与诸内陷并观,故列于此。
〔加减黄连阿胶汤〕甘寒苦寒合化阴气法。
黄连〔三钱〕、阿胶〔三钱〕、黄芩〔二钱〕、炒生地〔四钱〕、生白芍〔五钱〕、炙甘草〔一钱五分〕。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温服。
98.气虚下陷,加减补中益气汤主之。
此邪少虚多,偏于气分之证,故以升补为主。
〔加减补中益气汤〕甘温法。
人参〔二钱〕、黄耆〔二钱〕、广皮〔一钱〕、炙甘草〔一钱〕、归身〔二钱〕、炒白芍〔三钱〕、防风〔五分〕、升麻〔三分〕。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温服。
99.内虚下陷,热利下重,腹痛,脉左小右大,加味白头翁汤主之。
此内虚湿热下陷,将成滞下之方,仲景厥阴篇,谓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按热注下焦,设不差必圊脓血,脉右大者,邪从上中而来,左小者下焦受邪,坚结不散之象。故以白头翁无风而摇者,廪甲乙之气,透发下陷之邪,使之上出,又能有风而静,廪庚辛之气,清能除热,燥能除湿,湿热之积滞去,而腹痛自止。秦皮得水木相生之气,色碧而气味苦寒,所以能清肝热。黄连得少阴水精,能清肠澼之热。黄柏得水土之精,渗湿而清热。加黄芩、白芍者,内陷之证,由上而中而下,且右手脉大,上尚有余邪。故以黄芩清肠胃之热,兼清肌表之热,黄连、黄柏但走中下,黄芩则走中上,盖黄芩手足阳明手太阴药也。白芍去恶血,生新血,且能调血中之气也。按仲景太阳篇,有表证未罢,误下而成协热下利之证,心下痞硬之寒证,则用桂枝人参汤,脉促之热证,则用葛根黄连黄芩汤,与此不同。
〔加味白头翁汤方〕苦寒法。
白头翁〔三钱〕、秦皮〔二钱〕、黄连〔二钱〕、黄柏〔二钱〕、白芍〔二钱〕、黄芩〔三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
汪按:治痢之法,非通则涩,扼要在有邪无邪,阴阳气血,浅深久暂虚实之间,稍误即危,不可不慎也。又痢俱兼湿,例禁柔腻,其有久痢阴虚,当摄纳阴液,或阴中阳虚,应用理阴煎等法者,属下焦。
征按:滞下自利诸条,俱系下焦篇证,似不应列入中焦,要知致病之由,则自中焦而起,所以《金匮》方中只有黄芩汤,以治太阳少阳两经合病之下利,逐开万世治利之门经云: “治病必求其本”,此之谓也。
上一篇:《温病条辨》中焦篇 秋燥
下一篇:《温病条辨》中焦篇 寒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