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您当前的位置: > 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 > 政策法规 >

云南省文化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2)

2014-08-09 10:42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岐黄 浏览:

  四、文化电子政务建设迅速推进

  近来年,省文化厅成功建设了一批对推进全省文化信息化具有示范作用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省文化厅网上办公信息系统、多媒体信息及远程视频系统、“文化云南”信息资源库等信息系统成功投入应用,有力地推进了全省文化系统信息化进程。建成云南省网络文化市场计算机监管平台并覆盖全省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实现上网用户身份验证、实时监管、有害信息屏蔽等,有效提升了监管能力和管理水平。初步实现机关网上办公、政府信息公开、文化行政执法、行政审批、电子监察、文化市场监管等相对完善的电子政务管理服务体系,有效提升了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的行政效能、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

  五、存在困难和问题

  “十一五”期间,全省文化信息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信息化的需要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对信息化重要性认识不足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不断证明,提高信息化水平是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全省文化信息化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对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信息化建设管理运行体制不完善,共享机制尚未建立,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存在信息资源的重复开发和重复建设问题。主要表现在各级领导干部对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深,部分地区化主管部门特别是基层文化服务单位在信息化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资金投入方面尚显不足,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待健全。

  二是文化信息化发展尚不能适应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相对滞后,农文网培训学校尚未全面覆盖全省基层群众特别是边远农村,目前仍有271个乡镇、2580余个行政村未建立农文网培训学校及分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仍待提高,我省现有公共文化服务在内容、形式和手段等方面已经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在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特别是适应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数字文化的迫切需要任务十分艰巨。

  三是应用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足

  全省文化信息技术应用整体水平落后于实际需求,信息技术的潜能尚未得到充分挖掘,重点领域的应用效果不够明显,信息技术在文化市场监管、行政执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外文化交流、文物保护等方面的作用需进一步提升。文化信息化发展模式和方式仍较为单一,缺少与旅游、民族、国土资源、城市规划、广播电视、通信服务等领域和行业的网络通联和融合发展。

  四是全省文化行业和文化企业信息化建设滞后,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

  信息技术对于推进文化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未能显现,全省文化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不高,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特别缺乏物联网、泛在网、云计算、多媒体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化对于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和建立新形文化业态的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同时,我省文化产业发展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广泛应用还不相适应,数字文化产品与人民群众消费结构的变化及新的审美需求不适应,特别是数字技术、数字内容、网络技术尚未得到广泛应用,数字文化产品相对匮乏,基于网络的数字文化等新兴文化业态发展滞后,在一定程序上制约着我省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五是全省文化系统信息化人才缺乏

  人才与信息化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特别是创新人才、创业人才缺乏,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短缺,在全省文化行政机关和文化企业普遍缺乏既熟悉文化行业特点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信息化人才,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特别是互联网时代文化发展的需要。

  六是政策法规和标准化体系建设滞后

  信息化管理体制尚需求进一步完善,文化信息化统筹规划、信息资源开发、管理、服务及应用等方面的标准化体系不够完整,资源和建设管理不够规范,在制度设计、资源整合、顶层设计、服务机制建设等方面需进一步加强。

  六、面临机遇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文化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为文化信息化发展带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特别是互联网普及带来的数字文化产品需求将日益旺盛,为文化信息化发展特别是数字公共文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数字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网络技术、数字技术、新型传媒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艺创作、节目制作、传播渠道、运营模式、消费方式等方面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极大地丰富了公共文化产品的内容和形式,为文化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