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兰茂论坛

您当前的位置:国医在线 > 国医专题 > 首届兰茂论坛 >

郑进教授:兰茂医学与云南中医学(2)

2014-04-12 21:29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岐黄 浏览:

  1.2兼容并蓄、相得益彰

  云南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根据《华阳国志·南中志》进行推测,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不同信仰,不同习俗的民族在此共生共荣长达2000多年,云南兼容并蓄的民族文化是最有力的粘合因子。云南民族众多,在长期的交流和融合中,与其他地区相比,对异族文化表现出更强的理解性和吸收力。此外,相对封闭环境,恶劣的气候,使得在此繁衍生息的各民族更加依赖于相互医药知识的交流与发展。因此,“兰茂医学”的发展具备一个稳定的“内环境”,并且各民族的医药知识也在源源不断地对其进行补充和拓展。

  1.3方药精简、灵活多变

  据统计,《滇南本草》附方共计517首,其中由单味药组成的方剂有218首,两味至五味药组成的方剂173首,六味药以上方剂126首。[1] 可见兰茂辨证准确,用药灵活多变,喜用六味以内药物立方,方简而效验。在服药方法上,兰茂尤为注重药物煎服方法,或与鸡肉、猪肉同煮,或以糖水送服,或点水酒服,或引生姜服等。例如兰茂治疗勤苦劳心、产后失血、虚损劳伤、烦热、自汗、盗汗等证,方用兰花参五钱,笋鸡一只,将药入鸡腹内煮,共和一处,煮烂食之。此类服药方法,不仅有增强药效之功,尚有引药循经直达病所,减少药物损耗之妙,对后世医家遣方用药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1.4扶助阳气,重调脾胃

  《滇南本草》和《医门擥要》之中记载了兰茂运用附子之补火助阳治疗的经典案例,“火神派”代表人物吴佩衡先生善用附子来扶助人体阳气,因而得号“吴附子”。《医门擥要》指出:“浮脉诸病皆责之于肾。……盖脾胃强盛则饮食消化,而津液生生不息矣。故古人云,调养脾胃,乃医家王道。”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纳运正常,则人体正气充沛,方能御邪外出。云南民国时期医家李继昌,姚贞白等也极力推崇调养脾胃之法。

  1.5药食同源、调治并进

  “民以食为天”,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食物的药用价值也会随之而被发现。《滇南本草》中记载了大量常见蔬菜、水果、野菜、野果的性味、归经和药用功效,其附方也喜用食物入药。可见,云南本土民族在野生食物的药用上具有很深的积淀。据傣族叙事长诗《山神树的传说》记述:“远古的傣族是巢居野处的。荒远的古代,洪水泛滥成灾,人类纷纷逃难。有五百家傣族相率巢居于一棵大树上,共同分食野果,猎取野兽。”傣族居民依靠野生瓜果渡过了灾难,并且发现这些野生植物具有一定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