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养生

您当前的位置: > 养生之道 > 太极养生 >

太极拳对身体各部姿势的要求

2014-09-20 10:32 来源:国医在线整理 发布人:高燕仙 浏览:

  【导读】各部位姿势的要求要符合太极拳“柔中寓刚”的特点,“以心行气”,“以气运身”,通过源动腰脊、缠绕圆转的螺旋式运动,达于手足尖端,使全身内外各部位的动作协调。某一部位姿势不正确,就会影响到其它部位,某一部位姿势正确了,也可带动别的部位姿势正确。太极拳有“不在形式,在气势,不在外面,在内中”和“重意不重形”的说法,这是指功夫深已定型者,他们是从“明规矩而守规矩”到“脱规矩而合规矩”。

  一、 头部

  练拳时,头要正直,不低头,不仰面,不左右歪斜,转动时要自然平正,不能摇头晃脑。意想头上似轻轻顶着一满碗水。“虚领顶劲”即“顶头悬”,要求头顶百会穴轻轻上提,好象头顶上有绳索悬着,又好象头顶上顶着一满碗水那样不能摇摆。“上下一条线”,顶劲不可太过,也不可不及,要虚虚领起,若有若无,不可硬往上顶,正象“气沉丹田”不可硬往下压一样。颈项要端正竖起,而且要松竖,不犯强硬,眼神向何处转动,颈项也随着向何处转动,“眼随手转,光兼四射”,耳要静听身后,兼顾左右,面部肌肉自然放松,“面容正常”,口唇轻闭,齿轻合,舌尖轻抵上颚,要始终用鼻呼吸(鼻毛粘膜能防止污物吸入,又能调节湿度),在练中如感觉呼吸不畅,可以张口徐徐呼气,呼毕即合唇。

  二、上肢部

  上肢三大关节为肩、肘、腕,首先要求松开肩关节,手臂能不能松柔圆活,关键在于肩关节能不能松开,肩关节充分松沉圆活后,全部手臂的伸缩、升降、缠绕,就能自然地如风吹杨柳。 练太极拳时,肘关节始终要微屈并具有下垂劲,即使是白鹤亮翅右手臂上举超过肩部时,肘尖仍然是带有下垂劲的。“沉肩垂肘”列为太极拳的重要法则之一,沉肩垂肘时要注意腋下留有余地, 约可容一拳地位,要“肘不贴肋”、“肘不离肋”,使手臂有回旋的余地,便于保护两肋两肋两腰。太极拳在松肩的前提下要求“沉肩”,而且“沉肩垂肘”也能帮助“含胸拔背”的自然形成,只有含胸拔背,才能气沉丹田。

  初练时从全身放松上着想,练拳日久后,懂得虚实的变换,就要从“沉着”上着想,使内劲从松柔趋于沉着,手臂极为轻灵圆活,但又极为柔软沉重,练成“刚柔内含”的掤劲,推手时发挥粘粘连随的作用,在引进化劲时也不易被对方压扁,成为引进落实,而是引进落空。只有在沉肩垂肘的前提下,也才能加强坐腕的作用。坐腕也叫塌腕,在手臂伸缩、升降、缠绕过程中腕部既不要强硬,也不要软弱,而是柔和有韧性地运转,做到掤劲不丢,即在运转中避免内劲的断续或丢失。在运转中逢下塌或前推的动作时,仍要坐腕,到定式时,腕部应身法而沉着下塌,并有定向,促使手臂徐徐贯注内劲,这叫做坐腕,如果忽视坐腕的重要性,容易练成腕力软弱,近于舞蹈式的揉腕,只有轻灵圆活的美,没有刚健之美。推手中,“掤、吕、挤、按”,“采、挒、揉、拿”,当控制对方劲路时,也必须坐腕,才能搭手如落橧(比喻木工以斧击橧,一斧下去,牢牢吃住),手臂能够控制对方劲路,才能“放劲如摔杯”那样干脆利落。

  从经络学来说,腕部一段称作“气口”,与全身经脉相通,中医的切诊,首先是切脉。 太极拳的手法分掌、拳、钩三种:太极掌法的特点为手指松舒,与长拳的拇指紧曲,其余四指伸直并紧不同,太极掌分虚掌(向前伸手手掌微带窝形,蓄而不张),实掌(螺旋式旋转前伸,渐减少窝形,到终点时,窝形近于消失,微微展指,坐腕,掌根微微贯劲前凸,意劲贯注于指尖)。将掌收回时,手掌渐由舒展而复归于含蓄,仍成微窝形,这叫由实而虚。顺旋或顺缠(旋转前伸,小指尖在前领劲,劲点依次移向无名指、中指、食指以及拇指尖端,使内劲贯到五指指肚),内旋或内缠(拇指尖在前领劲,随手臂的旋转前伸,依次贯劲到小指尖),平掌起落的应以中指尖领劲,中指尖劲足,其余指尖劲也足。贯劲是用意贯劲,不可用力。手臂处处虚而不直,掌按出时不可太过于膝,易失重心,推手时极为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