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医经典课程开放式平台 > 论文成果 >
作者:王寅
中医妇科学是中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就有“疾育”(妇产科病)的记载,在《黄帝内经》中,对女子胞宫、经脉、月经、生殖、以及妊娠、杂病的诊治等就有了更为丰富的论述,奠定了后世中医妇科发展的基础。但《内经》对妇人病的论述却有着详于述理而疏于论治的局限。《金匮要略》是古代杂病治疗学的典范,所论病证除内科、外科外,对妇人病的阐述是其一书中的重要内容。是书将妇人病分列为“妊娠病”、“产后病”、“杂病”脉证治三篇,开专论妇科病分类辨治之先河,对妇科疾病的辨证论治有张纲目、举大法的作用,为其后来的分科独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使得妇人病理法方药的施治体系趋于形成。妇人三篇中共计列原文45条,设方36首。内容涉及经、带、胎、产、杂病诸疾,其理、法、方、药俱全,丸、散、膏、丹皆有,并针对妇人的特点在治法上开创了阴道外用药的剂型,如栓剂、外洗剂等。尤其是书中在论治妊病、产后病及其杂病等各法中所蕴涵的基本理论和治疗方法至今仍有效的指导着临床,所创立的许多方剂沿用不衰。后经隋唐至宋,中医妇科学发展方臻完善。所以,《金匮》妇人病篇在中医妇科学的发展道路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鉴于妇人病三篇在中医妇科发展史上的重要学术地位,千百年来无数医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理论探讨,辨证论治,到今天的实验研究,经方经验总结等等,为妇人病的研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至今仍然是中医学者孜孜不倦研读的经典内容。本文即就有关论治规律探赜如下:
无病将养,注重预防
“治未病”是中医理论的精髓之一,颇能体现其特色。”《金匮要略》在妇人病的论治中也有体现。如在安胎养胎方面的未病先防。所谓养胎,是指妊娠后用药或饮食调养以养护胎儿。《金匮》中妊娠病的治疗总以治病和安胎并举,包含了祛除劣胎,改善母质以及分经养胎等方面,体现了仲景优生学方面的独到经验。对于平时预防性的用药,《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中有:“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方后又云:“妇人妊娠常服即易产,胎无疾苦”。另还有“妊娠养胎,白术散主之”,方后云:“已后渴者,大麦粥服之。病虽愈,服之勿置”。需要指出的是,所谓常服,仍需据孕妇体质辨证用药。若肝脾失调,夹湿热者用当归散。《心典》释采用当归散是因:“妊娠之体,最虑湿热伤动胎气,故于芎、归、芍药养血之中,用白术除湿,黄芩除热。丹溪称黄芩、白术为安胎之圣药,夫芩、术非能安胎者,去其湿热而胎自安耳”。另脾气虚弱,寒湿中阻者用白术散。白术散由白术、川芎、蜀椒、牡蛎组成。方中白术健脾化湿,川芎和血行气,蜀椒温中散寒,牡蛎除湿利水。以上所述反映出仲景对于妊娠期疾病的预防尤为重视,方中所蕴含的妊娠养胎,注重预防的指导思想,至今仍然对孕期保健医学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此外,“因虚、积冷、结气”的妇人杂病病因对妇女养生提出了指导性原则:
1. 避免正气亏损
妇女因有经、带、胎、产的生理过程,易使精血亏损,导致气血两虚。所以平时亦需注意调理,通过饮食、药物补养精血。
2. 避免身体受寒
“积冷”、“血寒积结”、“胞门寒伤”充分表明了寒邪致病在妇人疾病中的普遍性,对妇女养生避免积冷具有重要意义。
3. 勿为气伤
主要为勿为忧思、郁闷等情绪所伤,以致情怀不释,气失条畅,郁结于中,进而导致血脉瘀滞,则生诸病。只有保持心情舒畅,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才能使气机畅达,脏腑调和,从而百病不生,达到“治未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