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虹江(云南省中医医院 昆明 650021)
肺源性心脏病(cor pulmonale,简称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动脉系统病变所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使右心扩张、肥厚,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肺心病两类。临床上以后者多见。据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病情的程度又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本文谨就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中西医的治疗进行探讨。
一、病因病机
(一)西医认识
资料表明,我国肺心病的病因以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为最常见,其次为重症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等,尘肺、胸廓畸形等占少数。其患病率寒冷地区较温暖地区高;高原地区较平原地区高;农村较城市高;煤矿工人较其他人群高;40岁以上多见。归纳肺心病的病因,可分为肺部主要原发性病变、肺部主要原发性病变、肺血管疾病和其他几类,以前者居多。肺心病的病理主要是右心室的肥厚、增大。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的因素很多,但先决条件是肺的功能和结构的改变,发生反复的气道感染和低氧血症,导致一系列的体液因子和肺血管的变化,使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血管的结构重构,产生肺动脉高压,导致心脏病变和心力衰竭,以及其他重要器官的损害。
(二)中医认识
肺心病属于祖国医学的“肺胀”范畴。传统中医学认为,多由久病肺虚为主,由于反复受邪,而使病情加重。《灵枢·胀论》说:“肺胀者,虚满而喘咳。”《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指出,本病的主症为“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诸病源候论·咳逆短气候》记载肺胀的发病机理是由于“肺虚为微寒所伤则咳嗽,嗽则气还于肺间则肺胀,肺胀则气逆,而肺本虚,气为不足,复为邪所乘,壅否不能宣畅,故咳逆短乏气也。”可见,肺胀的主要病因是久病肺虚。《丹溪心法·咳嗽》谓:“肺胀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宜养血以流动乎气,降火疏肝以清痰。”说明了病理因素主要是痰瘀阻碍肺气所致。
近代医家对于肺胀的研究多以热、痰、瘀、虚立论,其中又以“血瘀”为立法基础。认为在急性加重期,疾病以邪实为主,多见痰、瘀、热证;稳定期以本虚为主,多出现肺脾肾等脏腑虚损证型。如余学庆[1]等整理1981-2004年文献,统计肺胀常见证型分为肺气虚(24.5%)、痰热壅肺(14.5%)、痰气互结(14%)、肾气虚(12.5%)、寒饮停肺(9.5%)、脾阳虚(9.5%)、肾阳虚(8.5%)、脾气虚(8%)、肺肾气虚(7%)、肺阴虚(5%)。郑洁[2]根据“气阳虚弱,痰伏肺”的病机和“治肺不远温”的学术观点,认为阳气虚弱,卫外不固,风寒外邪易袭是导致急性发作又一重要原因;李淑芳[3]等认为,肺心病证型与病情轻重具有对应关系,痰浊蕴肺证病情偏于轻度,痰热壅肺及气阴两虚证病情偏于中度,阳虚水泛证病情偏于重度。李淑焕[4]认为,肺胀属正虚邪实、表里同病、虚实夹杂之证,上盛下虚、痰瘀互结为其主要病机之一。陈绍宏[5]教授认为,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理关键在痰、气,基本证型为痰浊蕴肺,肺气闭郁,主要病位在肺,日久累及脾、肾、心,变生水饮、瘀血,而有悸、肿等表现。蔡敏[6]认为,痰热蕴肺是急性发作期最常见证型。
综上所述,肺胀的病因病机当为本虚标实,气血阴阳俱虚,标实则多为痰、热、瘀。其病位在肺,但与脾、肾、心等脏器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