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鲁××,男,7个月,住云南昆明关上镇
初诊:2007年1月20日。腹泻2日伴呕吐1日
2日前诱因不清大便日行6~7次,色黄质稀,无黏液脓血,无便前后哭闹,吐奶,偶咳,小便一般,不汗出,吃奶差,舌质淡,指纹淡,,大便常规正常,轮状病毒阴性。既往:吃奶差,经常感冒,患儿系剖腹产,出生时体重3千克,系混合喂养。治以理气燥湿为主,益黄散主之。用药:益智仁、公丁、诃子、陈皮、木香、苍术、茯苓、仙鹤草、生草、炮姜等。 患儿内服三剂后,大便日行1次,质稀,无黏液,小便可,无咳喘,舌质淡苔薄白,纳呆。脾气初复,本病尽显,治以燥湿健脾为主,白术散化成:条参、白茯苓、芡实、淮山药、陈皮、苡仁、鸡金、生草、益智仁、粉葛、仙鹤草、小枣 。内服3剂而愈。
按:该患儿为脾胃不和之证。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虚,则大便次数多,面色萎黄,故以益胃散温化寒湿,理气止泻。加益智仁,李时珍谓:“脾主胃,此物能益脾胃,故也”。温脾止泻,炮姜加强温中健脾之力。药后脾土保健,泄泻得止。邪去本现,脾胃虚,予钱乙“白术散”,以健脾和胃为主。患儿其病即愈。
六味地黄丸:
为滋阴补肾之方。《小儿药证直诀》:“治肾怯失音,卤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恍白等症”。治肝肾不足,真阴亏损,精血枯竭,憔悴赢弱,腰痛足酸,自汗盗汗,水泛为痰,发热咳嗽,头晕目眩,耳鸣耳聋,便血,舌燥咽痛等症。方中熟地滋阴补肾,生血生精,山萸温肝逐风,温精秘气,丹皮泻君相之伏火,凉血退蒸,山药清热于肺脾,补脾固肾;茯苓渗脾中湿热,而通肾交心;泽泻泻膀胱水邪而聪耳明目,六经备治而功专肝肾。
陈×,女,17岁,家住云南开远。
初诊日期:2008年12月2日。双下肢及面部瘀点瘀斑两年。血小板波动在2万/l~4万/l,最低8千到1万/l。曾被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中西药治疗未愈。来诊时双下肢、脸部、颈部有瘀点、瘀斑,偶发鼻衄,饮食一般。口干,性怪,咽不红,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血小板为4万/l,此为肾阴久耗,难以速效,故以滋肾益气。用药:生地黄、熟地、仙鹤草、茜草、枣皮、 淮山药、丹皮、茯苓、甘草、口芪、杭芍、鸡金、神曲等。陆付内服。
12月20日二诊,血小板7.7万/l ,双下肢瘀点颜色变淡,无鼻衄,脾气平,口不干,饮食增,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效佳守上方陆付巩固治疗。
12月30日三诊。血小板9.4万/l,皮肤无瘀点瘀斑,无鼻衄,口干不明显,饮食可,二便凋,舌质尖红苔薄白,脉细。治以滋水函木,方如下:生地、熟地、淮山药、茯苓、泽泻、丹皮、枣皮、旱莲草、女贞子、仙鹤草、 花蕊石、、小枣、炙草。 陆付内服。
1月13日四诊,血小板11.4万/l,皮肤无瘀点瘀斑,无鼻衄,月经量多,饮食一般,二便凋,舌质尖红苔薄白,脉细。上方化裁:生地、熟地、枣皮、丹皮、茯苓、泽泻、生草、 女贞子、旱莲草、龙骨、阿胶、浮小麦、小枣、仙鹤草等。陆付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