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系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论文 > 中医内系研究 >

试论活血化瘀(4)

2014-01-08 08:46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岐黄 浏览:

  病案举例

  例1 李xx 男 55岁。患高血压多年,动脉硬化,心绞痛常发作。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刻下:心前区闷痛,心悸气短,面色晦暗,寐差梦多,胃纳不佳,舌苔白薄腻,舌质偏紫,脉弦小滑。证属瘀血阻滞,胸阳不振,心脉瘀阻,治以活血化瘀,宽胸通阳法。

  处方:当归20g 赤芍15g 珠子参20g 川芎15g 红花15g 降香15g丹参30g 姜黄15g 薤白15g 瓜蒌壳20g 服6剂中药,心绞痛未作,但感乏力神倦,在活血化瘀中佐益气养血之品,

  处方: 黄芪30g 党参20g 麦冬15g 当归15g 赤芍15g 川芎15g 丹参30g 淫羊藿30g 红花15g 郁金15g 降香15g 香附15g 是方加减治疗三个月,病情稳定,正常工作。

  例2 张xx 女 42岁 工人。患者左乳肿大二月余,诊断为乳腺小叶增生。西医检查,左乳肿块鸡蛋大小,质硬,表面光滑边界清,腋窝无淋巴结肿大,胸闷,月经期乳房胀痛较明显,苔薄白、脉弦,证属肝郁气滞血瘀,冲任失调所致(乳癖),拟疏肝理气化瘀法治之:当归15g 赤芍15g 柴胡15g 郁金15g 白术15g 茯苓15g 青皮10g 丹参20g 红花15g 桃仁15g 香附15g 川楝子15g。服药1月,疼痛明显减轻,肿块稍减松软,拟重用活血化瘀,消散肿块。 当归15g 赤芍15g 柴胡15g 丹参20g 红花15g 三棱15g 莪术15g 白术15g 茯苓15g 牡蛎30g 鳖甲30g 浙贝15g 炮山甲15g。是方服用4月肿块消除。

  例3 陈xx 女 26岁下肢瘫痪,肌肉廋削,需人搀扶勉强坐起,面目浮肿,唇色紫暗 苔薄、脉细涩,予补阳还五汤: 黄芪120g 当归30g 川芎10g 赤芍15g 红花10g 地龙15g 桂枝10g 蜈蚣2条。药后曾闭经多月,月经已至,腰部及下肢有力,精神较好,既效勿改弦易辙,黄芪用量增至180g,服药8月肌肉稍长,已能借拐杖行走。

  例4 余xx 男 32岁。1992年3月就诊自觉吞咽时有堵塞感,经医院诊为咽部脓肿,用抗生素无好转,又到另一医院诊为咽部息肉,患者不愿手术,而求中医药治疗。刻诊:患者吞咽说话时皆感到不利,舌有瘀点,此系瘀血凝结形成息肉,拟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利咽为治,药用桃仁10g 红花10g 赤芍15g 桔梗10g 三棱15g 莪术15g 海藻15g 夏枯草15g 天花粉15g 皂刺15g 服上方10剂,息肉明显缩小,堵塞感已减,后用上方化载,在服20余剂,病告痊愈。

  例5 刘xx 女 10岁病喘咳八年,患儿2岁时偶感风寒,病初咳喘轻,后逐年加重,遇寒即发。刻诊:面色黎黑,呼吸急促,动则喘甚,喘鸣音如拽琚,舌质淡红,边尖有瘀点,舌根部见青筋,苔白腻,脉细涩,治宜宣肺化痰平喘,佐以活血化瘀,药用:麻黄6g 法夏6g 陈皮6g 桂枝9g 杏仁9g 桃仁9g 赤芍9g 当归9g 细辛3g 蜈蚣1条 生甘草5g。方剂减轻症状,夜能平卧,食纳渐增,惟觉胸膈满闷,肢体轻度浮肿,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守前方加减为治。药用:麻黄6g 枳壳6g 当归9g 细辛3g 杏仁9g 附子10g 桃仁9g 茯苓9g 川贝母9g 苏子9g 生甘草 5g 7剂喘平肿消、胸闷等证均莗,

  为巩固疗效,嘱其长服胡核桃,补肾润肺。本例用药之旨,遵唐宗海《血证论》所云“内有淤血,则阻碍气道不得升降,是以壅而为咳…痰饮为瘀血所阻则益冲犯肺经…”若内有瘀血,气道阻塞,不得升降而喘者,益三味(指厚朴、枳壳、大黄)加当归、白芍、桃仁、丹皮治之。

  体会

  1、活血化瘀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如用于冠心、风心、血栓形成,血管痉挛,脑血管意外及其后遗症等;慢性肝炎、肝硬化、溃疡病;慢性肾炎、肾结石;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妇科疾患(痛经、闭经、宫外孕、子宫复旧不全、卵巢囊肿、乳腺增生、盆腔炎等)还有某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新陈代谢紊乱的疾病亦应用活血化瘀法。

  2、化瘀法作用很多,据现代医学研究,包括调整循环功能、扩张血管、改善新陈代谢,调整内脏平滑肌以及抗炎消肿块,修复溃疡等方面的作用,因而增强机体的抗病机能、提高对多种疾病的治疗效果。

  3、活血化瘀法在临床应用必须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须从整体观念出发,分清标本、虚实,掌握邪正消长,适当配伍理气、散寒、清热、扶正等法,灵活运用,随机出入,方能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