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咽痛(少阴咽痛急症)
患者戊,男,40岁,上海某校体育老师,1988年秋来诊,是症:近年来咽痛如火烧、如刀割,痛苦不堪,寝食难安,几欲轻生。多年来经中西医治疗网效,已拒医拒药,后经亲友相劝来诊,了解后方知,患者病由受寒引起,因咽痛不适,治以肺热、肺燥,服疏风清热、滋阴润肺、清热化痰之药日久,现面色晦暗、声低息短,舌淡苔白,脉沉紧,口虽干不渴饮,时喜热饮,此为阳虚阴寒所致。以麻辛附子汤温经散寒通络。
附片60克 麻黄8克 北细辛6克 桂枝15克 杏仁10克法夏15克 化红12克 通草6克茯苓20克 桔梗6克 甘草6克加生姜3片
三剂,剂尽各症均已大减,高兴之至,请求索方用药。更以白通汤加味回阳收纳。
附片60克 干姜15克 桂枝15克 北细辛6克 法夏15克茯苓20克 通草6克 桔梗6克苡仁20克 葱头3茎
三剂。五日后来告,咽灼热疼痛渐愈,喉间清凉舒适,食增神复已恢复工作,后以四逆二陈汤加味调理数剂而痊愈。
按:少阴受寒误用苦寒之剂,少阴经脉循于咽喉,客寒喉痹日久,阴邪挟寒水上逼,犹如雪上加霜。先用麻辛附子汤温经散寒,扶阳祛邪,使邪外出,再以白通汤、四逆汤回阳通络,纳阳归肾,邪去正安,少阴咽痛获愈。临床此症甚多,皆以温经散寒、纳阳归肾法治之,疗效快捷而显著。
结语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精髓,基本准则;六经辨证是其核心,为其纲领;分辨阴阳,重视扶阳是治病求本的客观体现,从实践角度揭示了其可靠的临床疗效;遵循吴老“身重恶寒、目瞑嗜卧、声低气短、少气懒言”十六字诀作为临床运用附子的指征。
本文之临证五列,均以扶阳固本立法。旨在说明附子能广泛用于临床是一味宝贵而很有前途、疗效卓著,在群药中不可替代的药物。对“阳虚”“阴寒”病证,治疗沉寒痼疾或某些危急重症,附子之早用、重用、专用,尤能显示出化险为夷之巨大作用,“身重恶寒、目瞑嗜卧、声低气短、少气懒言”,为吴佩衡先师用附片之指征。但凡面色淡白无华(或兼挟青色),倦怠无神,少气懒言,力不从心,动则心慌气短,自汗食少,畏食酸冷,恶寒倦卧,喜暖向阳,多重衣被,口润不渴或渴喜热饮而不多,舌质淡(或挟青色),舌苔白滑或白腻,脉象多见沉、迟、细、弱、虚、紧等。总之,凡见阴症都可以用附子治疗。病治危笃之时,处方用药非大剂不能奏效,若投以轻剂,杯水车薪,贻误病机,则危殆难挽,扶阳祛寒,宜温不宜补,温则气血流通,补则寒湿易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