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获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国医在线 > 国医专题 > 第四届兰茂论坛 > 优秀获奖论文 >

真武汤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研究(3)

2017-09-27 15:30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高燕仙 浏览:

  3、结果

  3.1 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1.1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为38例(显效+有效),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为33例(显效+有效),总有效率为82.50%;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提示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3 。

  3.1.2 两组治疗前后总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总症状积分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有效;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症状积分比对照组减少更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2 心衰各指标比较

  3.2.1 两组心衰总疗效比较

  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为36例(显效+有效),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为27例(显效+有效),总有效率为67.50%;说明治疗组心功能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心功能改善程度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5

  两组治疗前BNP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BNP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BNP比治疗前明显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有效。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BNP降低幅度显著性大于对照组(P<0.05),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6。

  3.3 安全性分析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了体格检查、三大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差异(P>0.05),并且在治疗过程无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说明真武汤是安全可靠的,可应用于临床。

  4、讨论

  4.1 中医对心衰的认识

  4.1.1中医对心衰病名的认识

  传统中医并没有心力衰竭这一病名,但从其临床症状的描述来看,当属于中医里“水病”“心水”“喘证”“心胀”“心衰”等范畴

  心力衰竭的相关病名的描述最早见于《内经》,在《素问·水热穴论》中描述出“水病”的具体症状,如下肢浮肿,腹肿,不能平卧,气喘等。张仲景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论述,首次提出“心水”之名,“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其多因下焦气化不利,水液停聚,水饮上凌于心故而出现浮肿,气喘,烦躁,不能平卧等症状。而上面所论述的水病,心水所表现的症状均近似现代心力衰竭。心衰始见于《备急千金要方》:“心衰则伏”,表现为心气血不足、气力衰微,不能发挥其主神志,血脉的功能。而现代对它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指心体受损,脏真受伤,心脉“气力衰竭”所致的危重病证,以心悸、喘促、水肿、肝大为主证[5],同心力衰竭症状一致,可指代西医心力衰竭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