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获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国医在线 > 国医专题 > 第四届兰茂论坛 > 优秀获奖论文 >

真武汤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研究

2017-09-27 15:30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高燕仙 浏览:

魏智林

(广南县中医医院)

(本论文荣获“第四届兰茂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观察真武汤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血瘀水停型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探讨真武汤治疗心肾阳虚型心衰的临床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心衰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将其分为治疗组(真武汤组)和对照组(西药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真武汤,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中医症状积分和证候疗效比较: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减少幅度更大,有显着性差异(p=0.036﹤0.05)。治疗组40例中,中医证候总疗效显效率为27.50%,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40例中,中医证候显效率为7.50%,总有效率为82.50%,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功能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0%,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NP: 两组治疗后BNP有一定的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BNP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各安全性指标测定未见明显差异。结论:真武汤能够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左室射血分数,降低BNP,提高生活质量,并且安全可靠。

  关键词:真武汤;心肾阳虚证;充血性心力衰竭

  慢性充血性心衰包括心功能障碍、肺循环和体循环充血、运动耐力降低以及心律失常等,常伴有神经—体液调节的改变。慢性充血性心衰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本文就我院治疗的80例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及病例来源

  以心肾阳虚型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来源于广南县中医医院内科门诊或住院患者。

  1.2 病例分组

  选取西医诊断为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辨证为心肾阳虚,年龄40-80岁,符合纳入标准的合格受试者共80例,采用随机数表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真武汤组)40例和对照组(西药组)40例。

  1.3 诊断标准

  1.3.1 心衰西医诊断标准

  1.3.1.1 诊断标准参照Framingham研究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34]。

  1.3.1.3 心衰分级参照Lee氏(N.Eng1.J.Med 1982;306,699)积分系统制定。

  1.3.2心衰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 中“中药新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心肾阳虚型证候标准:

  主症:心悸,气喘,面肢浮肿,畏寒肢冷;

  次症:胸闷、气短、疲倦乏力、口唇青紫、腹胀便溏;

  舌象: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或舌淡胖;

  脉象:脉沉细或结、代。

  凡具备主症中3项和次症3项或舌、脉象,可诊断为心肾阳虚证。

  1.4 中医症状轻重分级及记分标准

  1.4.1主次症评分:采用分析计分方法:对心肾阳虚,淤血水停型症状、体征,分主症(征)、次症,主症按正常(0分)、轻(2分)、中(4分)、重(6分)评分,次症按正常(0分)、轻(1分)、中(2分)、重(3分)评分。舌质暗红、淡胖1分,舌质瘀点、瘀斑2分,脉沉细1分,脉结、代2分,舌象、脉象不是以上则0分。见表3、表4。

  1.5 试验病例标准

  1.5.1纳入标准

  (1)符合西医诊断标准,且NYHA心功能分级属于Ⅱ一Ⅳ级;

  (2)符合中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3)患者年龄在40一80岁之间;

  (4)签署知情同意书,志愿受试。

  1.5.2 排除标准

  (1)不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标准;

  (2)年龄小于<40或>80岁;

  (3)心功能Ⅰ级者;

  (4)因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导致心衰者;

  (5)血压未得到有效控制,超过180/100mmHg者;

  (6)妊娠或哺乳期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