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国医在线 > 国医专题 > 第三届兰茂论坛 > 优秀论文 >

“胃血止糊剂”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36例(肝胃郁热型)的临床疗效观察(3)

中医新闻|2016-12-08 17:28|来源:国医在线|中医药网|阅读:

  2.2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经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中医症候方面优于对照组。

  2.3Hp清除率、根除率比较

表3 Hp清除率比较

  两组患者Hp清除率经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在Hp清除率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无差异。

  两组患者Hp根除率经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在Hp根除率方面优于对照组。

  2.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经检验,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3、 结论

  3、1胃血止糊剂组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肝胃郁热型)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达91.7%。

  3、2胃血止糊剂组Hp根除率80.6%。

  3、3胃血止糊剂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证明该药具有肯定的安全性。可以作为临床用药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4、 讨论

  慢性胃炎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慢性炎症,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国内外学者已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据统计慢性胃炎患者中,95%为Hp感染,在我国50%-70%的儿童和成人的慢性胃炎中受到Hp感染的胃镜检出率为63.3%。[1]因此抗Hp感染已成为治疗慢性胃炎的重要方法之一。能否有效清除Hp是慢性胃炎治愈的关键。

  中医学认为,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痞满”、“吞酸”的范畴。其发生主要是由于饮食劳逸,情志内伤,损伤脾胃,胃气壅滞,致胃失和降,不通则痛,脾胃虚弱是病理基础,兼夹湿阻、热郁、气滞、寒凝和血瘀。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是其基本病机。[2]中医学认为Hp属于“邪气”的范畴,且多具“毒”的性质。以上病因和病理变化为Hp致病、繁殖提供了客观条件。而Hp感染后又可加重脾胃损伤,使机体无力祛邪,难以消除Hp。[3]本病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

  笔者长期从事中医药防治脾胃病临床和基础研究,以自己近二十年的临床经验为基础,总结历代名医大家的经验,采用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清热泻火等治法组成独特的纯中药制剂-胃血止糊剂。本方以大黄为君,具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之功。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为臣,乌贝散,起制酸止痛、收敛止血之功,苍术为阳明经引经药能强胃健脾,厚朴乌药枳实、柴胡、槟榔助大黄通腑,保持腑气通畅,白芍养血柔肝、缓中止痛,甘草补脾益气、养心润肺、缓急止痛、泻火解毒、调和诸药。甘草白芍合用,可酸甘化阴、柔肝止痛,共为佐药起到制酸止痛,缓急止痛的作用。甘草还作为使药、调和诸药、缓和诸药之性。柴胡、枳实、白芍、甘草组成四逆散可透邪解郁、疏肝理气。本方具有清胃泻火、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凉血止血的功效。经昆明市医学科学研究所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提示:该制剂毒性甚小,口服安全。药效学研究证实:该药具有显著保护胃粘膜,抑制胃酸分泌及溃疡形成,还具有促进凝血和止血的功能。

【责任编辑:高燕仙】 本篇文章“胃血止糊剂”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36例(肝胃郁热型)的临床疗效观察(3)国医在线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更多相关资讯浏览(国医在线:http://www.tcm166.com)文章地址:http://www.tcm166.com/zhuanti/lanmao3/yylw/21499.html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news_default/news_content_sidebar.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