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经穴

您当前的位置: > 学术临床 > 针灸经穴 >

国医大师田从豁:针灸治疗哮喘经验

2014-09-18 09:3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发布人:高海燕 浏览:

  田从豁,男,83岁,中共党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1年立项,成立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担任中国针灸学会第一届至第五届理事及名誉顾问。从事中医临床工作60余年,擅长采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哮喘、荨麻疹、功能性胃肠病、骨关节病、癫痫等。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田从豁从医60余载。在针灸临床中,强调中医辨证施治,注重理、法、方、穴、术,主张调理气血和调理脏腑并重。笔者在此仅简要介绍其应用扶正平喘法治疗哮喘的经验。

  平喘为先 兼顾扶正

  田从豁将哮喘分为虚、实两大类;实证又分寒、热,虚证则分肺、脾、肾虚,且临床多见虚实夹杂患者。在虚证中,因为病程久远,病变常涉及两脏或三脏俱病,所以临床最常见的虚证是肺肾两虚和肺脾肾俱虚。在此辨证分型基础上,他形成了“平喘为先,扶正为重,预防复发”的治疗思路。

  喘息憋闷通常是哮喘患者就诊的主症,田从豁本着“急则治其标”的原则,首先用针灸施以降逆平喘之法,用孔最、天突、定喘和夹脊穴,注重手法操作,具有较好的平喘效果。

  在孔最穴的手法操作上,他有自己的特殊手法。即要求术者先以左手拇指重切局部,使患者产生明显的酸沉感,随即在切指下端(远心侧)进针,这时术者左手压力不减,右手执针刺入一定深度,轻微提插3~5下,并向外展方向捻针,患者即可出现传感向下至拇食指端;然后术者将左手压指换到针体的下端重压之,右手将针向内收方向捻转,这时多数患者针感向上传导致腋前或胸部,同时胸憋闷、呼吸困难等也随之改善。若进针后针感不理想,则可将针提起向尺侧或桡侧换方向刺入以候气至。运用该方法,可使孔最穴达到很好的平喘效果。

  在平喘的同时,田从豁还重视益气扶正。

  一是补肾纳气:肾为先天之本,与哮喘关系密切。“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呼吸运动靠肺的肃降和肾的摄纳完成。若哮喘病人肾气不足,摄纳无权,吸入之气不能归根,则见呼吸浅表、气喘急促尤甚。

  因哮喘患者往往有其先天之不足,故针灸治疗多选用足少阴肾经腧穴或其特定穴,如原穴太溪、背俞穴肾俞及命门等。药物选择则喜用熟地、淫羊藿等药。

  二是培土生金:田从豁认为,久病的哮喘患者因长期服药,脾胃功能多有受损,脾胃虚弱则无以正常受纳、传化药物,使药物的作用无法发挥,这也是许多患者治疗愈久疗效愈差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治疗后期,调理脾胃尤为重要。既可健脾理气,又可培土生金,补肺气,还可运化水湿,祛除痰饮。

  针灸治疗以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的几个特定穴为主,如胃经合穴足三里、络穴丰隆、募穴中脘、背俞穴胃俞及脾经经穴三阴交、背俞穴脾俞等,据病情加减选用。药物治疗则多以四君子汤加减,选用黄芪党参白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