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辨证

您当前的位置: > 学术临床 > 临床辨证 >

痤疮毁颜值 ,中医献良策(4)

2016-03-30 14:08 来源:悦读中医 发布人:许超其 浏览:

  治则:疏肝解郁。

  方药:丹栀逍遥汤加减。

  常用药: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甘草、薄荷香附、丹参等。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白芍、当归养血和血,柔肝缓急,养肝体而助肝用;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不但能实土抑木,且能使营血生化有源;薄荷疏散郁遏之气。

  加减:若兼气滞血瘀而成,可加玫瑰花月季花疏肝解郁,活血止痛;肝郁日久化热,火盛者加虎杖、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经前乳房胀痛明显,加元胡、川楝子王不留行行气止痛;经前加重或月经不调加郁金、益母草养血调经;大便秘结加大黄泻热通便;口干口臭加生石膏、知母泻胃热。《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痛疮痒,皆属于心。”此型多伴有心火盛而见口疮、舌尖红、小便黄者,加灯心草、竹叶、黄连清心泻火。

  6、冲任不调

  症状:颜面皮疹坚实,色红或暗,久治难愈;或兼面色晦暗、皮肤粗糙、毛孔粗大、油脂泛溢,或痒或痛;伴见头晕乏力、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腻,脉沉。多见于中年女性。

  陈彤云教授认为,痤疮的发病除与肺胃血热有关外,亦与素体肾阴不足有关。先天肾水不足,不能上滋于肺可致肺阴不足;因肺与大肠相表里,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大肠积热,上蒸肺胃而致肺胃血热;肺胃血热,日久煎熬津液成痰;阴虚血行不畅为瘀,故以痰瘀为患。另外肾阴不足,肝失疏泄,使女子冲任不调,而使痤疮随月经周期而发;所以肾阴不足、冲任失调、天癸相火过旺为发病之本,肺胃血热为发病之标。肝经郁热,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脏腑功能紊乱,情志失调,湿、热、痰、瘀乃生,更易发为痤疮。月经前阴血下聚于胞宫,阳盛虚火浮越于上,而致经前痤疮皮损增多加重。

  治则:滋肾泻火,调理冲任,清肺解毒。

  方药:六味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减。

  常用药:女贞子、旱莲草、柴胡、丹参、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丹皮等。

  方中女贞子甘苦清凉,滋肾养肝;旱莲草甘酸微寒,养阴凉血;两药共同起到滋阴清肝的作用,是为君药。六味地黄丸补肾阴,柴胡、丹参疏肝清热凉血。诸药合用,共同起到滋阴清肝、凉血解毒、调理冲任之功效。

  加减:月经不调或经前皮疹加剧,加当归、红花、益母草养血活血;皮脂溢出多加生侧柏叶、生山楂利湿化痰散瘀。

  7、痰湿蕴阻

  症状:颜面、下颌部皮疹反复发作,经久不消,渐成黄豆至蚕豆大小肿物,肿硬疼痛或按之如囊,日久融合,结成囊肿,头皮、颜面油脂多,可伴见纳呆,便溏。舌质淡胖苔滑腻,脉濡或滑。以男性多见。

  陈彤云教授认为,囊肿为痰瘀结聚之象,本型多由脾虚湿蕴证发展而来。由于脾虚失运,聚而成湿,久而酿湿成痰,痰湿互结,阻滞经络;或肝胆湿热日久,湿热久蕴不解,水液运化失常,炼液成痰,进而造成痰湿蕴结,胶结于颜面,产生囊肿结节。

  治则:祛湿化痰软坚。

  方药:海藻玉壶汤加减。

  常用药:青皮陈皮、半夏、浙贝母昆布、海藻、当归、川芎、连翘、甘草等。

  方中青皮、陈皮、半夏、浙贝母消痰;昆布、海藻软坚;连翘散结;甘草解毒兼反佐。陈彤云教授治疗此型多加桃仁、皂角刺、夏枯草以活血化瘀,祛痰散结。

  加减:皮脂溢出多者加生山楂、白花蛇舌草、生侧柏叶、荷叶等以祛湿收涩;大便干结者加枳实行气消积,加瓜蒌清热化痰,润肠通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