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国医移动版
国医首页|资讯|云南|学习|图片|医疗|养生|药膳|中药|方剂|传承|针灸|推拿|临床|经典|科研|企业|文化|特色疗法|民族医药|社区|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国医在线 > 云南中医药 > 人物专访 >

专访云南中医学院校长李玛琳——“传承危机”已经或者说正在被化解(3)

2014-07-16|来源:《微健康》杂志|编辑:张小贝|阅读:

李玛琳校长向记者演示健康保健动作技巧

  微健康:省卫生厅副厅长郑进在接受我们采访时说:中医应该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只能通过临床实践,才能感悟和掌握中医的精华。书本和临床的差异还是挺大的。云南中医学院的教学遵循怎样的一种模式?

  李玛琳:我校历来重视中医临床工作,建立了临床教学基地67所,形成了以2所直属关系附属医院为核心,10所非直属关系附属医院为主干,55家教学、实习、临床带教基地为支撑的实践教学基地群,为中医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遵循高等中医药教育规律和学生成才规律,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下,制订具体的《实习教学大纲》和《实习教学质量标准》。在第一学年、第二学年暑期安排见习各2周,学生到生源地医疗机构,熟悉医院工作程序,体验医疗环境,早期接触患者,辨识常用中药,以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

  第六学期安排10周的阶段实习。学生通过阶段实习,进一步学习、巩固中医药理论知识,体验临床辨证论治的整体过程,到中药房熟悉中药饮片,到社区、基层开展中医全科医学实践。

  毕业实习共计50周,其中中医医院30周,西医医院20周。熟悉医院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书写医疗文书,掌握临床技能及各科常见多发病的诊疗等。

  此外,还有课间见习、课余跟师临证、临床技能模拟操作、社会实践等,真正体现我校“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全程临床”的实践教学模式与特色。

  微健康:此前上海公布38个难就业专业,中医学榜上有名。云南中医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如何?存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

  李玛琳:我们学校去年获得了云南省高等学校就业工作一等奖,这几年中医学生的就业率,我们感觉越来越好,这得益于云南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大环境,更得益于国家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大环境。这几年,基层对人才的需求特别大,所以就业情况非常好。今年6月举行的毕业典礼上,已经有70%的学生找到了岗位,很多还在陆续签约,因为有些单位招聘比较晚。毕业典礼上,我给他们讲了一点:到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工作,你们在基层会大有作为。学校一直鼓励学生到基层去就业,每年寒暑假都要求学生必须有到医院实习的时间,这个很重要,因为很多学生对自己家门口的医院都不了解,也不知道当地老百姓多么需要医生,当地医院多么需要医生,很多基层的中医生待遇比公务员还要好,而且很受人尊敬,很多学生慢慢去了以后,都愿意留下工作。

  微健康:搬迁到呈贡新址,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云南中医学院做了哪些工作?在办学方面有什么大的远景规划?

  李玛琳:首先,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高学历人才和学科团队领军人才等,从源头上严把教学质量第一关;第二,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各种形式、各种类别、各种层次的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第三,加强教学规章制度建设,规范教学管理。第四,不断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建设。第五,制订/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与课程教学质量标准,制订/修订各专业实习教学大纲与实习教学质量标准,规范课程教学内容、各专业实习教学内容,明确课程/实习教学质量观测点与权重。第六,通过国家、省级、校级三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建设,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全面加强教学名师、名师工作室、青年骨干教师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双语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等。第七,2013年中医学专业通过了教育部认证。通过认证,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办学宗旨和办学目标,深化教学改革,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管理,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提高了中医学专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同时,通过中医学专业认证,带动所有本科专业建设水平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

  微健康:既是行政管理者,又是教育专家,还是药理学权威,您还曾经在法国工作和学习多年,您觉得发展中医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在中医治未病方面,您有什么样的理念?

  李玛琳:政策问题是制约中医发展的瓶颈。从顶层设计上,政策制订者应转变观念,切实制订能够有效扶持和帮助中医发展的政策,如允许中医在急危重症的治疗中发挥作用;改革目前医疗收费标准,适度提高中医治疗收费,鼓励各级医疗机构采用中医适宜技术;建立中西医接轨制度,有效整合中西医疗法,把临床疗效确切的中西医治疗方法纳入医保范围;制定严格规范的制度,允许中西医人员相互学习、借鉴有效的治疗方法等。

  在《黄帝内经》中就明确提出“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疾病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长期累积发展而成的。我们应当大力发扬中医治未病的优势,在疾病尚未形成之时,利用中医的方法调整激发身体的功能,祛除疾病。如颈椎病未发之时,经常按摩穴位,减少发作次数等;通过摩腹预防胃肠疾病;通过穴位敷贴,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等。(文|赖婷婷 图|代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