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针(之三)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肾俞、三阴交、脾俞、中脘、气海、绝骨、命门;2、四透。
配穴:手足拘挛加太冲、合谷;肢体瘫痪加足三里,阳陵泉透阴陵泉,曲池透少海、外关;痴呆加心俞、通里、神门、丰隆;失语加痖门、廉泉;耳聋加听宫、耳门;目盲加睛明、阳白、四白;吞咽困难加天突、人迎、风府;流涎加地仓、颊车、合谷。
四透穴位置:指前顶、后顶穴及左右络却穴,四穴均针刺沿皮透向百会穴。
(二)治法
主穴每次任选1组,2组交替轮用。在进针时,要求做到稳、准、轻、快。进针后,则按“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原则,运用手法。先求得气,当出现沉、涩、紧等手感时,予以徐疾补泻手法,根据患儿配合情况,留针2~10分钟。每组穴位,全部选用。再结合具体症情,选加辨证穴。
配穴,其中太冲、合谷两穴均宜用泻法,紧提慢按,反复运针2分钟,留针10分钟。再用紧按慢提之补法,反复运针2分钟,留针10分钟。余穴用补中泻之法,即先进针至天部(浅部1/3处),紧按慢提数下,得气后插至地部(即应针的深度),旋以紧提慢按之法数次,留针15~20分钟,其间按上法运针3次。精明穴宜缓缓进针,深度达1寸左右。
上述诸法宜每日或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间隔2~3日后,继续下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近愈:智力、语言,肢体活动功能等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智力稍差,语言断续或口齿欠清,肢体活动功能显著改善。无效:智力低下,肢体活动功能仅部分或未见恢复,余症改善均不明显。
以上法共治165例,总有效率90%(近愈率在50~70%),以早期治疗病人的效果为优[6~9]。
电针
(一)取穴
主穴:百会、前顶。
配穴:分2组。、1、髀关、足三里、阳陵泉、然谷、悬中、复溜;2、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
(二)治法
主穴每次均取,第一疗程加第1组配穴,第2疗程加第2组配穴。进针得气后,接G6805电针仪,用连续波,频率3~5次/秒,剌激量以患者可耐受为度,留针15~30分钟,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同时进行康复训练,每日5~6次。
(三)疗效评价
本法主要用于治脑瘫术后下肢肌力下降患儿。
疗效判别标准:优:仰卧直腿抬高可持久10秒,分腿 >60度,屈踝关节90度,俯卧挺腿持久5秒,可自行站立及蹲位起立;良:仰卧直腿抬高持久5秒;分腿在40~60度,屈踝关节70~90度,俯卧挺腿仅可后挺离床,可扶持站立,可扶物蹲下,但不能起立;一般:仰卧直腿抬高仅离床,分腿20~40度,屈踝关节50~70度,由人扶持站立,扶物不能蹲下;不理想;以上要求达不到。
共治32例,均在8天拆线后开始治疗,经二个疗程观察,优25例,良6例,一般1例,总有效率100%。较单纯康复训练明显为优(P <0.01)[12]。
【主要参考文献】
[1]施炳培,等。水针治疗脑炎后遗症101例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 1984;(4):22。
[2]施炳培,等。针刺治疗脑发育不全270例临床疗效观察。辽宁中医杂志 1984;(5):33。
(3)张秀辉,等。穴位注射为主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疗效观察。中国针灸 1997;17(3):141。
[3]施炳培,等。水针治疗脑炎恢复期综合征暨后遗症疗效和对脑血流图、血液流变学影响的观察。中医杂志 1984;25(9):39。
[4]J.st.John:Acupress Therapy in a School Environment For Handicapped Children,American Journal of acupuncture 1987;15(3):227。
[5]苏午亮。针灸辨证治疗重症“乙脑”恢复期112例。江苏中医杂志 1986;(10):43。
[6]刘鸿鸾,等。针刺治疗乙型脑炎后遗症49例临床疗效观察。浙江中医杂志 1983;(2):52。
[7]杨金安,等。针刺治疗“乙脑”后遗症的体会。中医杂志 1983;24(2):53。
[8]梁栋富。针刺四神聪穴治疗病毒性脑炎后遗症25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 1986;6(3):150。
[9]靳 瑞,等。以四神针、智三针为主治疗弱智儿童558例临床疗效观察。中国针灸 1992;12(2):3。
[10]李嗣娴,等。乙酰谷胺及呋喃硫胺头皮穴位注射治疗脑发育不全50例。中国针灸 1983;3(2):53。
[11]林学俭。头针治疗儿童脑性麻痹。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1;(10):26。
[12]罗广锋,等。电针治疗脑瘫术后下肢肌力下降的疗效观察。 中国针灸 1997;17(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