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本节所讨论的小儿脑病,主要是指各种因脑炎或其他先、后天因素所致的脑实质性损伤,包括各类脑炎、严重的脑膜脑炎及脑发育不全等病症。由于预防或治疗不及时,多可出现后遗症状。这些症状在临床上可表现为以下几类:①智力障碍:程度不等,包括白痴、痴愚、鲁钝等三种,以白痴最为严重。②肢体瘫痪:可分中枢性瘫痪(即单肢或多肢痉挛性瘫痪)和锥体外系性瘫痪。以出现无目的、不自主的动作为特征,包括共济失调、步态不稳、快慢变轮换动作差等三种。③其他神经、精神改变:诸如失语或口齿不清,视觉或听觉丧失或减退,吞咽困难,出现抽搐或癫痫样发作等症状。
现代关于小儿脑病后遗症针灸的治疗,在50、60年代以乙脑后遗症的针灸治疗为多,也有中毒性脑病等其他脑病后遗症的资料。自70年代中期之后,特别从八十年代以来,针灸的方法已从单一针刺或电针,逐步多样化,各种穴位刺激之法日益增多。包括穴位注射、梅花针、头针、耳针等,还有采用针刺加红外线照射,或配合中药,以及头皮定位药物注射的方法等,使有效率不断获得提高。以样本数较大的穴位注射为例,经治各种脑炎后遗症101例和脑发育不全270例,前者的总有效率达82.2%,而脑发育不全的有效率也在64.8%左右[1,2]。近年来,小儿智力低下的针灸治疗更引起针灸工作者的重视。
国外用针灸治疗小儿脑病后遗症的报道,以日本较多,方法亦与大陆类似。近来,美国有人采用穴位按压法配合“机体反应教育系统”(Pysical Response Education System)训练计划,对各种脑病瘫痪,唐氏(Down's Syndrome)综合征,和其它遗传性病症的患儿进行治疗,发现74%的病儿在智力和运动、情感等方面的障碍有明显的改善[3]。
当然,从总的情况看,尽管目前对重症脑炎后遗症和严重脑发育不全的白痴型智能障碍和重度瘫痪,智力障碍及精神的一些主要症状上,还是有其他疗法所难以替代的作用的。且针灸操作简便,经济安全,无疑是一种有价值、有前途的疗法。
关于针灸治疗小儿脑病后遗症的机理,有关研究资料不多,曾用脑电图、脑血流图以及血液理化指标和采用放射免疫法来测定脑内神经递质——β-内啡肽的含量等方法来观察针刺治疗脑炎后遗症群前后的变化,发现针刺有效的病例,上述指标大部分显现不同程度的改善,表明这可能是针刺治疗小儿脑病后 取得临床效果的基础原因之一[3]。
【治疗】
体针(之一)
(一)取穴:
主穴:四神聪、风池、角孙、水沟。
配穴:肩髃、曲池、外关、合谷、后溪、环跳、阳关(腰)、阳陵泉、足三里、太冲、绝骨。
失语、流涎加哑门、廉泉、通里;牙关不利加颊车、下关;小便淋涩不尽加关元、中极、三阴交;眼睑麻痹加阳白、鱼腰、攒竹。
(二)治法
每次取主穴2~3穴,但四神聪必取,配穴加3~4穴。操作时要求单手快速进针至皮下,然后持针向下捻进,持续捻转5分钟。6岁以内有针感后捻转数次即出针。7岁以上留针20分钟,每隔5分钟运针1次,要求保持良好的针感,以加强疗效。隔日1次,15次为疗程,疗程间隔5天。
(三)疗效评价
上法治疗25例,痊愈6例(24.0%),显效8例(32.0%),好转9例(36.0%),无效2例(8.0%),总有效率92.0%[9]。
体针(之二)
(一)取穴
主穴:四神针、智三针
配穴:好动难静属阳证者加太冲、合谷、内关、劳宫、涌泉;喜静少动属阴证者,加痖门、通里;运动障碍加曲池、肩Yu、外关、环跳、阳陵泉、悬钟;久病体弱,加心俞、肺俞、脾俞、肝俞、肾俞。
四神针位置:位于百会穴前后左右旁开1.5寸,共四针。
(二)治法
主穴均取,配穴据症而加。用30号1.5寸不锈钢毫,头部平刺进针1寸左右,四肢直刺进针至常规深度,得气后留针30分钟,间隔10分钟捻转行针1次,平补平泻,阴阳偏胜者,随症施用补泻手法。前20天每日针刺1次,以后隔日1次,全疗程四个月。
(三)疗效评价
本法主要用于治疗智力低下。
疗效判别标准:本法主要用于弱智儿童以记忆力、计数力、理解力、语言能力以及表情、反应、下肢跛行(走路不稳)、手软或头项无力、多动共9项观察指标综合评判衡量。显效:前四项中有三项提高,或前四项中有二项、后五项中有四至五项改善者;有效:前四项中有二项提高者,或前四项中有一项,后五项中有二至三项改善者;无效:前四项均无明显变化或仅有一项略有提高;或仅有后五项中之一项改善者。
共治558例弱智儿童,结果显效127例,有效314例,无效117例,总有效率为79.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