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

您当前的位置: > 针灸频道 > 针灸治疗 >

内科病症——冠心病心绞痛

2010-04-23 09:41 来源: 发布人: 浏览:

【概述】
 
    冠心病心绞痛(以下简称心绞痛)指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证候。主要表现为突然发作的胸骨后和左胸前疼痛,呈压榨性或窒息性,可向左肩、左臂直至无名指与小指放射。疼痛持续1~5分钟,很少超过10~15分钟,休息或含用硝酸甘油可缓解。心绞痛多因劳累、饱餐、情绪激动诱发,发作时,患者面色苍白,表情焦虑,甚至可出冷汗。

    针刺治疗心绞痛,自1958年9月27日《健康报》报道后,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但五十、六十年代有关资料尚不多。从七十年代后期起,才日益成为临床和实验观察的重要课题。据近二千例病人统计,针灸治疗心绞痛,其总有效率为66~98%。显效率21~75%,硝酸甘油总停减率为82.7~96.3%,心绞痛心电图有效率为52~66.89%,表明疗效确切,其中,尤以辨证施治效果为好。还观察到,心绞痛缓解多出现在第一疗程,且有较好远期疗效[1]。一些资料还指出,针刺有防治冠心病猝死的可能[2]。

    在刺激方法上,目前已应用体针、艾灸、耳针、电针、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等多种疗法,但仍以体针为主。

    关于针灸治疗心绞痛的作用机理研究,近年来的工作日趋深入,已经表明:针灸可改善冠心病人的冠脉循环和左心功能状态。针剌可能主要是通过调整体液因素来达到这一目的的。动物实验还证实,针刺能减少心脏作功,提高心肌抗缺血性损伤的能力,从而使心绞痛得以缓解。
 
【治疗】

    体针(之一)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心俞(或第五胸椎棘不旁开的夹脊穴)、内关;2、厥阴俞(或第四胸椎棘突旁开的夹脊穴)、膻中。

    配穴:通里、间使、足三里、神门、巨阙。

    (二)治法

    主穴,二组交替;配穴,据症选1~2穴。

    操作:背部穴,斜向脊柱椎体深刺,提插捻转至有酸麻感串至前胸,刮针柄2分钟;内关、间使等穴,以“气至病所”手法激发针感向上传导,能达侧胸或前胸最佳,然后施平补平泻法2分钟。余穴用泻法。均留针15~20分钟,每隔5分钟运针一次,亦为2分钟。每日1次,发作频繁者日可2~3次。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治疗761例,总有效率84.62%~89.2%,心绞痛心电图有效率53.2%~55.08%[3~4]。

    体针(之二)

    (一)取穴

    主穴:神门、劳宫、后溪。

    配穴:心俞、通里、郄门、内关、大陵、厥阴俞、膻中、至阳、涌泉、素liao。

    (二)治法

    主穴必取,根据病情酌选3~5个配穴。用毫针,以平补平泻法为主,急性期施泻法。每日1次,15次为一疗程。治疗期间,一般停服扩血管药。

    (三)疗效评价

    疗效标准:显效:症状完全消失,体征恢复正常,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症状改善,体征有明显好转,心电图有好转;无效:症状与体征无改善,心电图提示无好转。

    共治疗1300例,显效798例,有效430例,无效92例,总有效率为94.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