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针
(一)取穴
主穴:定喘、风门、肺俞。
配穴:外感风寒加合谷、列缺;喘促加天突、孔最;痰多加足三里、丰隆;咳嗽加尺泽、太渊。
(二)治法
主穴必取,配穴据症选用。用GZH型热针仪治疗,热针长度1.5~2寸,温度调节至40~70℃。热针用于主穴,其中风门透肺俞。配穴则用普通毫针,得气后施提插捻转之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每日治疗1次。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64例,结果显效38例,有效24例,无效2例,其总有效率为96.3%,并有一定远期效果[21]。
化脓灸
(一)取穴
主穴:分为三组。1、天突、灵台、肺俞;2、风门、大椎;3、大杼、膻中。
配穴:身柱、膏肓、气海。
(二)治法
本法目的在于预防哮喘发作,故一般于每年夏冬季节灸治一疗程。一般仅取主穴,体质虚弱者酌加配穴。治疗时,嘱患者正坐低头,暴露背部。取穴须正确(按同身寸取),将预先制备好的如黄豆大艾炷 (系陈艾绒加入少量麝香压制而成) 置于穴上点燃。施灸过程中,当艾炷烧及皮肤开始灼痛时,术者须以两手在该穴区附近轻轻拍打,以减轻疼痛(亦可预先皮下注射1%普鲁卡因注射液0.3毫升) 。约4~5分钟待火熄后,用纱布蘸无菌蒸馏水拭净艾灰,再灸第二壮。施灸壮数:腹背部穴各9壮,胸部穴各7壮,颈部穴各5壮。灸毕贴以灸疮膏或胶布。每日更换一次。一般病例每日灸一穴,4~5天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疗效标准:痊愈:灸后症状消失,体质恢复,观察三年不再复发;显效:灸后两年内偶或发作,但症状显著减轻;有效:灸后喘咳较以往减轻,发作次数减少;无效:灸后病情无变化。
以本法预防哮喘发作共治1788例,其有效率为66.9~94.4%[2,9~12,25]。穴位化脓者疗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