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条辨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文化 > 古籍博览 > 温病条辨 >

《温病条辨》下焦篇 寒湿(2)

2010-04-15 17:06 来源: 发布人: 浏览:

  44.湿久脾阳消乏,肾阳亦惫者,安肾汤主之。

  凡肾阳惫者,必补肾脉,故以鹿茸为君。附子、韭子等补肾中真阳,但以芩术二味渗湿而补脾肠,釜底增薪法也。

  〔安肾汤方〕辛甘温法。

  鹿茸〔三钱〕、胡芦巴〔三钱〕、补骨脂〔三钱〕、韭子〔一钱〕、大茴香〔二钱〕、附子〔二钱〕、茅术〔二钱〕、茯苓〔三钱〕、菟丝子〔三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大便溏者加赤石脂,久病恶汤者,可用二十分作丸。

  45.湿久伤阳,痿弱不振,肢体麻痹,痔疮下血,术附姜苓汤主之。

  按痔疮有寒湿、热湿之分,下血亦有寒湿、热湿之分。本论不及备载,但载寒湿痔疮下血者,以世医但知有热湿痔疮下血,悉以槐花地榆从事,并不知有「寒湿」之因,畏姜附如虎,故因下焦寒湿,而类及之,方则两补肾两阳也。

  〔术附姜苓汤方〕辛温苦淡法。

  生白术〔五钱〕、附子〔三钱〕、干姜〔三钱〕、茯苓〔五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

  46.先便后血,小肠寒湿,黄土汤主之。

  此因上条而类及,以补偏救弊也,义见前条注下,前方纯用刚者,此方则以刚药健脾而渗湿,柔药保肝肾之阴,而补丧失之血,刚柔相济,又立一法,以开学者门径,后世黑地黄丸法,盖仿诸此。

  〔黄土汤方〕甘苦合用刚柔互济法。

  甘草〔三两〕、干地黄〔三两〕、白术〔三两〕、附子〔三两〕、阿胶〔三两〕、黄芩〔三两〕、灶中黄土〔半觔〕。

  水八升,煮取二升,分温二服。

  征按:李东垣云: 古之方剂,分量与今不同,云一升,即今之大白盏也,曰「字」,二分半也。铢,四分也。四字曰钱,十分也。二十四铢为一两。云三两,即今之二两。云一两,即今之六钱半也。云一升,即二合半也。古之一两,今用六钱可也。以上所用古方,俱可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