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懋临床辨证,独好以脉为重,并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脉诊“七要素”。脉诊的深入学习必须从师,指下的感觉和书本上脉象的对应,中间需要一个媒介,这就需要老师的讲授。为使学生尽快掌握这些要素,李士懋不但通过系统讲座、即兴讲解的方法进行传授,还对学生所写的每一篇学习心得、临床体会、临床病案、学术论文,都认真朱批、圈优勘误,有的批语多达数百字。除口传笔授外,李士懋还经常手把手地施教,让学生们通过反复体会脉力、脉位,以及左右手及寸关尺脉象的异同,掌握脉诊的独特手法。
为了让学生更全面的掌握临床经验,成为名副其实的学术继承人,针对培养目标和带教任务,李士懋将学生的学习分成了五个阶段,分步实施,循序渐进,并且每段都有任务,有目标。
传承中的第一阶段是半年到一年,跟师出诊,熟悉脉诊和老师看病的方法。第二阶段,学生独立诊治,老师把关。第三阶段采用《经方实验录》法,学生间相互批改,最后老师把关。这种方法实质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诊治每位患者,都要对每个症状、体征做出解释,都要确定其性质、病位、程度、病势,都要立法、选方、用药。老师要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分析判定,指出其是非优劣,并讲出道理。老师给学员打分,而患者的反馈是给老师打分,所以李士懋在这个过程中倍感压力,一定要认认真真,以获得较好疗效。第四阶段,在基本掌握,能运用师承思辨体系后,师生共同总结,写作。第五阶段,中医再传承,以培养学术领军人物,达到中医带教的再提升。
经过“六个结合”的培养,李士懋学生的医学水平经历了极大的提升。带教的主治医生医术精进、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学生和在校学生也都能走出书本,在出诊时独当一面。
重临床——
以病案为中心的全方位互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李士懋与学生们最重要的互动便是在临床、在诊室。患者先由学生们初诊把脉开方后,再汇集到李士懋处,等李士懋逐一将病人诊断一番,在既开的方子上勾勾画画,作出评语,有添有减。李士懋定方后,病人才可抓药。而这老师与学生共同撰写的病案正是李士懋互动教学的基础。
河北省中医院副主任医师于海表示,李老师对传统中医传承方式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创新,采用启发式教学,主动传承,通过“老师考学生,患者考老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老师临床诊疗的全过程,让老师对学生的指导更有针对性,与纯抄方学习有质的不同,能有效帮助学生快速独立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