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茂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论文 > 兰茂研究 >

无忧汤在陈士铎《辨证录》中治疗心身情志疾病经验举隅(3)

2014-01-09 14:06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岐黄 浏览:

  4 怔忡证

  怔忡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觉控制的一种病证。多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多呈发作性或可持续性。陈氏认为此病的发生与肝、胆、肾的关系最为密切,辨证要点以肝虚胆怯为主。《辨证录·卷之四·怔忡门》记载:“人有怔忡之症者,一遇拂情之事,或听逆耳之言,便觉心气怦怦上冲,有不能自主之势,似烦而非烦,似晕而非晕”。方用无忧汤加减(制忡汤):人参五钱、白术五钱、白芍一两、当归一两、生枣仁一两、北五味一钱、麦冬五钱、贝母五分、竹沥十匙,水煎服。一剂而怔忡少定,而剂而更安,十剂痊愈。此方肝胆同治,肝与胆为表里,治胆而因治肝者,兄旺而弟自不衰也;心与胆为子母,补胆而兼补心者,子强而母自不弱也。本方不全去定心,而反去补肝以平木,则火不易动;补肺以养金,则木更能静起,木气既静,则肝中生血,自能润心之液,而不助心之焰,怔忡不治而自愈矣。

  按:人以为心虚故也,然而心虚由于肝虚,肝虚则肺金必旺,以心弱不能制肺也;肺无火锻炼,则金必制木,肝不能生心,而心气益困,故补心必须补肝,而补肝尤宜制肺。陈氏认为肝虚必致胆虚。脏腑之气,皆取决于胆,胆气一虚,而脏腑之气皆无所遵从,而心尤无主,故怦怦而不安者,乃似乎怔忡,而实非怔忡也。治法徒补心而不补各脏腑之气,则怔忡之病不能痊,补各脏腑之气而不补胆之气,内无刚断之风,外有纷纭之扰,又安望心中之宁静乎!故必补胆之气而后可以去怯也。

  5 郁证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本病病机总属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陈氏认为其发病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辨证录·卷之四·五郁门》记载:“人有畏寒畏热,似风非风,头痛颊痛,胃脘饱闷,甚则心胁相连胀闷,膈咽不通,吞酸吐食,见食则喜,食完作楚,甚则耳鸣如沸,昏眩欲仆,目不识人,人以为风邪之病,谁知是木郁之症也”。治法宜急舒肝胆之本气,然徒舒肝胆之本气,而不滋肝胆之血,则血不能润,而木中之郁未能尽解也。方用无忧汤加减(开郁至神汤):人参一钱、香附三钱、茯苓二钱、白术一钱、当归二钱、白芍五钱、陈皮五分、甘草五分、炒栀子一钱、柴胡五分,水煎服。一剂而郁少解,再剂而郁尽解也。此方无刻削之品,而又能去滞结之气,胜于逍遥散多矣。

  按:夫木属肝胆,肝胆之气一郁,上下不能行于心包,下必至刑于脾胃。人身后天以脾胃为主,木克脾土,则脾不能化矣;木克胃土,则胃不能受矣。脾胃空虚,则津液枯槁,何能分布于五脏七腑哉!且木尤喜水,脾胃既成焦干之土,则木无水养,克土益深,土益病矣;土益病,则土不生肺,而肺金必弱,何能制肝!肝木过燥,愈不自安而作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