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论文 > 针灸推拿 >

运动针法结合常规针刺治疗顽固性面瘫30例(3)

2015-08-27 16:35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高燕仙 浏览:

  4.2 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在治疗期间共脱落病例5例,治疗组2例因家中有事中途放弃治疗,对照组3例自觉疗效不佳,中途不愿意继续接受治疗。脱落导致本研究所缺少的5病例在临床观察时限内已按纳入标准补足并治疗结束。具体疗效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n(%)

  注:经X2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0.05)。

  5、讨论

  运动针刺法,亦称互动式针法、动静针法,是以“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及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理论依据,边针刺边进行相关部位和/或精神活动,以调动患者自身调节阴阳的能力[6]。大量文献显示[7,8],目前运动针法主要应用于各种痛证,它通过针刺病变远端穴位,配合患者的主动被动运动,疏通经脉气血,缓解肌肉痉挛,“通则不痛”而达通络止痛之功。一方面可避免因疼痛剧烈、肌肉过度痉挛而发生弯针、滞针、断针等针刺意外的发生;另一方面不直接针刺病痛部位,患者容易接受,临床疗效显著。笔者将其应用进行扩展,用于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该疗法能使口眼之歪斜得以恢复正常。

  顽固性面瘫已被中国针灸学会列为我国针灸临床十大顽疾之一,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其临床治疗效果不佳且疗程较长,患者身心压力很大[9]。它主要是因为面瘫早中期的失治误治,正气不足或邪气偏盛,日久病邪不能祛除,邪盛正虚、经筋失养而导致,病情缠绵难愈。笔者采用运动针法结合常规针刺进行治疗,通过皱眉、闭目、露齿、鼓腮和撅嘴等动作,刺激患者面部瘫痪之肌群,激发其筋脉气血运行,然后配合针刺面部局部腧穴,使气血运行畅通,面部经筋得以濡养,以达“以动制静”,口眼歪斜得以恢复。所选用的穴位具体方义如下:

  合谷首见于《灵枢·本输》,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四总穴歌》曰:“面口合谷收”,为四总穴之一。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具有较好的益气养血之功。因此合谷穴能袪除阳明、太阳经络之邪气,善治头面、五官疾病[10],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重要的穴位之一。《循经考穴》说合谷主治“凡一切头面诸症,及中风不语、口眼斜”。外关穴,外,指体表,外部也;关,指关隘,关卡也[11]。该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的络穴,与阳维脉相通。阳维有维系、联络诸阳经的作用。顽固性面瘫病变表现于外,三焦经气血可通过外关穴扩散外行,体内邪气由穴内出于穴外,外部邪气被关卡不得入于三焦经。足三里出自《灵枢·本输》,古籍中虽未有足三里作为治疗面瘫重要穴位的记载,但临床实践发现,该穴对顽固性面瘫的治疗能够发挥很重要的作用。顽固性面瘫多为久病患者,“久病多虚”,足三里又是足阳明胃经的下合穴,有补益气血、扶正固本之功。阳陵泉穴,又名阳之陵泉、筋会、阳陵,出自《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是八会穴之筋会,是治疗全身筋病之要穴,具有舒筋通络、除风祛湿、温经散寒、养筋荣筋之功,又是足少阳胆经之合穴。以上四穴为笔者治疗顽固性面瘫的运动针法用穴,充分体现出“上病下治、以动制静”的思想。然后配合针刺面部局部腧穴太阳、阳白、下关、攒竹、四白、颧髎、迎香、地仓、颊车、迎香、承浆及近部腧穴风池,疏通面部局部经脉,促进气血运行。以上诸穴配用,共奏益气活血、祛风通络、濡养经筋、调整阴阳平衡之功。

  《素问·评热病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日久经脉失养,气愈虚而血愈瘀,形成顽固性面瘫。在临床上,笔者始终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出发,以脏腑经络为中心,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顽固性面瘫患者,若仅针刺患侧,患侧针感一般较差,很难达到气血阴阳的平衡。在针刺患侧腧穴的同时,针刺部分健侧腧穴,一方面通过泻健侧,补患侧,激发双侧之经气,祛除患侧同经之邪气,从而纠正其左右经脉气血阴阳的偏盛偏衰;另一方面防止面瘫后期“倒错”现象的发生。治疗顽固性面瘫选取相同的穴位,采用运动针法结合常规针刺治疗,比传统常规针刺更容易激发经气,提高了临床疗效,缩短了治疗时间。该针法为临床治疗顽固性面瘫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拓展了运动针法的应用范围,开阔了针灸医师的临床思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戴莉莉,李野,白茹,等.浅谈刺灸结合辨证治疗顽固性面瘫[J].中医临床研究,2012,4(4):92-93.

  [2] 李成文,李增福,肖林周,等.神经内科中西医结合治疗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8.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9-190.

  [4] 沈雪勇,许能贵,李鼎,等.经络腧穴学,第一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5] 刘国华,张明岛,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M].第2版.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410-411.

  [6] 王元.运动针法应用概述[J].四川中医,2013,31(7):169-172.

  [7] 袁永春.运动针法治疗肩颈综合征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5):34-35.

  [8] 蒋明江.运动针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7):1078.

  [9] 刘学兰,王志兴.刺络拔罐加贴棉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7,29(4):46-49.

  [10] 蔡定均,刘旭光,赵征宇,等.合谷穴的主治病症研究思路[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4(1):5-6.

  [11] 曾统军,黄泳,张贵锋.外关穴特异性的研究概况[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2):2982-2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