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系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论文 > 中医内系研究 >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认识概况(2)

2015-08-29 11:34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高燕仙 浏览:

  2、治疗

  2.1 辨证论治

  2.1.1 分型论治

  多以宣肺降逆、疏风止痒、清肺化痰、肝肺同治、养阴润肺、活血敛肺、补益肺脾肾为治[26]。

  宣肺降逆:盖肺属上焦,为五脏之“华盖”。上连气道喉咙,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主气司呼吸,为人体气机升降出入之枢,气贯百脉而连它脏,不耐寒热,为“娇脏”,主宣发肃降,两者协调,则肺气的出入通畅,呼吸均匀,反之宣发失常则肺气上逆为咳;肺失肃降,则肺气郁闭为咳[27]。无论外感内伤,咳嗽不止于肺,而不离于肺,总归于邪客于肺所致,因此以宣肺达邪为要,同时选用肃降肺气之品,两类药一升一降,宣肃并用[28]。临证常选用炙麻黄前胡桔梗,既能宣肺,又能疏散表邪;选用枇杷叶、款冬花、白前杏仁等肃降肺气、降气化痰。

  疏风止痒:痒则为风,风乃善行而数变,故顽咳时发时止,总不离风邪,早期为外感风邪客于鼻咽,致气道不利,肺气失宣为病,治当以祛风通窍为先。所谓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常用浮萍、苏叶、蝉蜕白鲜皮、地肤子、木蝴蝶等;解痉通窍加入地龙、白芍桃仁等;清轻以达祛风止痒、透邪外出通窍则以辛夷、鹅不食草、苍耳子白芷川芎等[29]。

  清肺化痰:丹溪心法述:“干咳嗽,难治,此系火郁之证,乃痰郁其中,邪在其中。”针对郁久化热,触发伏痰,故化痰之法分为祛有形之痰及祛无形之痰,有形之痰常用炙桑白皮浙贝母、鲜竹沥、橘红天竺黄、海浮石等;对深层老痰常加用寒水石莱菔子蛤壳等以增化痰之力;对无形之痰常予皂角刺、白芥子、制胆南星等荡涤之,祛痰后气道洁净、出入顺畅[29]。

  肝肺同治:依据五行中肝属木,肺属金。若肝气太盛,则可逆乘犯肺,则使肺金受病。肺虚则不能制肝木,使肝升发无制而侮,令肺气上扰而咳。加之小儿又为纯阳之体感受外邪极易化热,久之则耗伤营阴,加之肝郁化火,循经上犯,灼伤肺络,即“木火刑金”。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肺一旦遭受外邪侵袭,肺气郁闭不宣,清肃之气不行,影响肺气的宣肃,肺气上逆,则发为咳嗽,从肝肺论治,肺肝同治[30-31]。

  养阴润肺:由于风盛津伤,气道失于正常濡润。因风为阳邪,久必化燥, 燥盛则干,津液亏损,肺与气道失之濡养,故治疗当在疏风为主的前提下,佐以养阴生津之品,以达润肺利咽之功,可用沙参、麦冬牛蒡子之属。另据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积滞不通影响肺气肃降,常伍郁李仁,理肺通腑,调理气机升降出入之功效[32]。

  活血敛肺:肺主呼吸运动,调节全身气机,促进血液循行。若肺的呼吸功能失常,肺气不畅,肺失治节,宣肃受阻,肺气上逆,从而影响血液运行不畅,根据“久病入络”,活血敛肺对淤阻肺络所致的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显著,血活气动,气血畅达,肺络宣通,外邪随之而出,咳喘自愈。“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伍以桃仁、仙鹤草等,能通利血脉,百脉通利则有利于肺气宣降,并能活血化瘀,改善肺部微循环[33]。

  补益肺脾肾:本病早期是以肺气不足为本,加之风邪入肺,肺管挛急为标,成为虚实夹杂之证。久咳更耗肺气,子母相累,损及脾肾,后期呈现肺脾肾三脏俱虚。脾虚不能运化精微,肾虚不能蒸化水液,肺虚不能布散津液,以致津液凝聚成痰,伏藏于肺,胶固于膈,遇感引触,痰升气阻使咳嗽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表虚自汗反复外感而发者玉屏风散主之;纳差不适脾胃虚弱者六君子汤主之[34]。

  2.1.2分期论治

  分为急性期与缓解期进行辨证施治,急性期根据表现以辨证论治,外风引动内风者治以麻杏石甘汤或苏葶丸等;肝肺同调,宣肺以散外风,疏肝以熄内风;痰饮伏肺者治以小青龙汤或三拗汤温肺散寒,健脾以杜生痰之源;若日久损伤正气,久病至瘀则伍以润肺止咳,养阴益气,活血化瘀之品,致使正气得复,邪气得祛。缓解期则根据其肺脾肾三脏亏虚之本,随证加减以玉屏风散、六君子汤、养阴清肺汤为主,治以益气养阴生津,常可收效[35]。从哮病论治本病,从发作期(咳期)、缓解期(痰期)、稳定期(根期)三期论治,发作期治以开肺降逆、止咳为法,方用自拟的哮咳饮方,缓解期治以健脾化痰、止咳为法,方用自拟的缓哮方,稳定期由于无咳无痰,故应用自拟之防哮汤方,以固本培元之法治疗[36]。 发作期热咳者治以降气止咳,清热宣肺,方以麻杏石甘汤加减;寒咳者治以温肺化饮,止咳化痰,以小青龙汤加减,然而无论寒热,均主张滋肾温阳,用巴戟天补骨脂、熟地黄等,用量宜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缓解期则以温肾壮阳为主,兼以补脾益肺,内祛痰瘀,药用补肾防哮丸[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