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RA阳虚邪凑的病因病机
《素问·至真大要论》说:“谨候气宜,无失病机。”以及“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对于RA的发病,阳虚邪凑致痹的病因正如《金匮要略方论》里提出“千般疢难,不越三条”。① 《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临证指南医案》说:“风寒湿邪混入经髓而为痹”,风寒湿邪是痹证发生的外在因素。《素问·风论》说:“风为百病之长”,“风者,善行而数变”。《素问·举痛论》说:“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故卒然而痛。”《医门法律》云:“痹证非不有风,然风入在阴分,与寒湿互结,扰乱其血脉,致身中之阳,不通于阴,固致痹也。”《类证治裁·痹证》云:“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进一步指出风寒湿三邪在RA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故RA在临床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游走不定、僵直、活动受限等症状。②情志因素在RA发病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RA患者常合并抑郁状态[2],本病长期药物治疗的副作用以及存在的严重经济负担[3],都会对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伤害,而不利于疾病转归。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情志变化伤及内脏,影响内脏的气机,使其升降功能失常,气血紊乱,经脉筋骨关节失养而生痹。③饮食和工作,是人赖以生存并保持健康的重要条件。但是,饮食不节或过食生冷、肥甘,脾胃受伤或脾阳受损,气血生化乏源,湿、痰内生,着痹经络关节则痹生;劳倦过度,则耗气伤血,气损阳亏则关节不得温煦,血虚则筋脉关节不得荣养,温养失职则筋骨关节通利障碍,发为痹证。
《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素问·调经论》:“百病之生,皆有虚实”;《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素问·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灵枢·百病始生》:“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虛相得,乃客其形”;《济生方》:“皆因体虚,腠理空虚,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内经博议·厥逆痹病》曰: “病在阳曰风,病在阴曰痹。故痹也,风寒湿杂至,犯其经络之阴,合而为痹。痹者闭也,三气杂至,壅闭经络,血气不行,故名为痹。”痹之形成,多因正虚于内,阳虚于外,营卫虚于经络,风借寒之肃杀之力,寒借风之疏泄之能,湿得风寒之助,参揉其中,侵袭机体,初犯经络,继入筋骨,波及血脉,流注关节,则经气不畅,络血不行,阳气不达,邪气肆虐而生痹。阳气以秘为本,以通为要,不通则痹。阳气流通,通则无滞,气血水津敷布转运正常,阳气的生成方能充足,气血冲和,百病不生。阳气的变化是六淫致病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正如《素问·天元纪大论》记载:“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又指出:“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可见风寒暑湿燥火是六气之本,三阴三阳是六气之标。六气是在天的阴阳之气,三阴三阳是根据阳气的多少划分的,应时而至,为天地间的正气,非时而至则成邪气。《素问·天元纪大论》日:“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所谓本也,是谓六元”。因此,六气理论与阳气的消长关联密切,此处渗透着扶阳理论中的阳主阴从思想。阳秘则邪不外淫,精不内亡,阳气无伤,百病自然不作。若饮食失节,调摄失宜或情志过极导致阳气不能固秘,卫外功能受损,外邪乘虚而入,痹阻阳气,不通则病。阳气稍有怫郁,阴液为之停滞,酿生瘀血、痰浊,使本已怫郁之阳气运行进一步受阻。
著名中医学家焦树德[4]认为RA病机主要是风寒湿三气杂至之邪,尤其是寒湿之邪,已经深侵入肾,并影响到肝致骨损筋挛。可见,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与风、寒、湿邪痹阻密不可分,尤以阳气亏虚,感受寒湿之邪最为关键。总之,RA的阳虚邪凑致痹的病机可概括为阳气不足或亏损,易招风寒湿邪凑袭,导致机体阴阳失调,脏腑气机升降失常,气血功能紊乱,经络关节筋脉痹阻不通而发为痹证。
2. 阳虚邪凑辨证论治特色
2.1辨证要点
RA是一个病程长、反复发作、病证多变的疾病,以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晨
僵、活动不利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的辨证要点,一是辨明病邪的性质,二是辨明病性的虚实。本病的发生以阳气虚损为内在基础,感受风寒湿三邪为外在致病因素,一般来说,初期以感邪为主者属实证,痹证日久,筋骨失养,进一步耗气伤阳,则为虚实夹杂之证。
2.2分证论治
RA的辨证论治,当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①风寒湿凑。RA为风寒湿邪致病,风寒湿三邪关系密切,风必假于寒湿而存在,寒中多寓湿邪,湿成必有寒助。临床上三痹往往合而并见,难以截然分开,风寒湿邪侵袭人体,各有所偏,因寒为阴邪,其性收引凝滞,易伤阳气,寒邪侵袭,气血凝滞而致瘀;或病久阳虚,阴寒内生,津液不化,聚湿成痰,胶着痹阻筋脉、关节。因此,常以关节肿胀疼痛,遇寒加剧,晨僵,屈伸不利,局部喜暖恶寒为辨证要点。②阳气亏虚。《医法圆通·自序》指出“子不知人之所以立命者在活一口气乎,气者阳也,阳行一寸,阴即行一寸,阳停一刻,阴即停一刻,可知阳者阴之主也,阳气流通,阴气无滞,自然百病不作。阳气不足,稍有阻滞,百病丛生。”阳气受损或周流不畅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基础。临床以起病缓慢,反复迁延不愈,神疲、口淡、畏寒、舌质淡、苔白、脉浮紧为主要辨证要点。
2.3病证结合
由于多种风湿性疾病均可出现阳虚邪凑的表现,因此,单纯依靠传统的望、闻、问、切很难对RA做出及时准确的诊断,所以临床上应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手段,从临床表现及血清学、免疫学等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再进一步运用中医思维和方法审明病机,辨证治疗,才能取得良效。
总结文献及吴生元教授经验,阳虚邪凑,风寒湿痹之尪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辨识:①关节肿胀疼痛,遇寒加剧,晨僵,屈伸不利,局部喜暖恶寒。②神疲、口淡不渴,阴雨天加重,肢体沉重。③舌质淡、苔白或薄白,脉浮紧、弦紧或沉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