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获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国医在线 > 国医专题 > 第四届兰茂论坛 > 优秀获奖论文 >

象数思维在中医学中的临床运用举隅(2)

2017-09-27 17:13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高燕仙 浏览:

  二、中医学象数思维的运用

  象数思维是象思维和数思维的合称,通过卦爻、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河图洛书、太极图以及奇偶数字等象数模型来认识宇宙万物的存在方式、变化规律;通过象和数进行比类,将形状功能相同或相近的事物,归为一“类”,并可依“类”旁推一切万物,把纷纭繁杂的事物通过取象运数分析出特定的“类”,统率于固定的象数模型中,归纳出万事万物统一的、同构的“理”,这就是“取象运数,比类求理”的方法。故中医学通过表现于外能够被人们观察到的“物象”,如舌象、脉象、五官之象、声象等等(取象),比类概括出有限的几种“意象”,如阴阳之象、五行之象、藏象、证象、五运六气之象等等。

  (一)藏象中的象数思维

  中医学观察人体注重气之运动,必须在机体活体状态下才能做到,这就决定了必须是动态的功能观察法,即“观象—取象”法,而不是静态的形态解剖法。五脏的气化活动必然会以各种“象”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所谓“司外揣内”、“以表知里”等方法,实际是通过“观象”、“取象”来获取人体生理信息,依据阴阳五行的象数模型来构建中医藏象理论。

  中医学运用取象思维,将人体脏腑、身形、官窍、情志等与自然界季节、方位、声音、颜色、味道等,按功能之象上的一致,分门别类地纳入阴阳五行的象数模型中,确立了五脏为核心的“四时五脏阴阳”的藏象模式。

  (二)病机中的象数思维

  人体脏腑气血的病理改变和病机变化将在体表有所反映,“有诸内必形诸外”。古人在漫长的、大量的临床实践基础上,发现当一类疾病发作时,总有大致相同的一组病象同时出现,这一组病象与人体外部的一定部位和内部的一定脏腑(生理功能的破坏)相关联。如耳鸣、腰痛、齿松、遗精等表象往往一起出现(肾虚),而经过补肾治疗后这些并列出现的病象又同时或相继消失。在阴阳五行取象思维的指导下,中医学对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归类,提出了“证”(意象)的概念。证是变动的,除了疾病本身的阶段性变化外,还可受治疗、环境、季节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故辨证论治是阴阳五行取象思维的体现。

  (三)诊断中的象数思维

  中医诊断包括“辨证知机”与“审证求因”两方面内容。“辨证知机”就是辨“象”知机,通过“司外之象”达到“揣内之机”的目的。司外与揣内、辨证与知机的中介,均离不开阴阳五行等象数模型的应用。“审证求因”指通过审查“证”的表象来判断致病原因。中医学通过望闻问切获得“证”的信息,依据病因象数模型(六淫、七情等)进行归类,来类别推测病因。“辨证知机”与“审证求因”皆在取象运数的指导下,采取各种相应的治疗,辅助、激发人体本身的自我调节能力,例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即是调动机体对抗疾病、自我修复的功能,达到正气得充、邪气得去的治疗目的。

  (四)治疗中的象数思维

  1.对疾病发病的认识体现象数思维

  运气学说认为天人合一,天地气化可影响疾病的发病。根据气化之象、阴阳之象、五行之象、脏腑之象、疾病之象进行取象比类,结合五行生克、六气胜复、运气加临等运数进行推演,即可推算运气之年所发疾病特征及其严重程度。[2]

  例:刘某,男,68岁,2015年3月4日初诊。出生日期:1945年3月29日(乙酉年)。

  主诉:便血近一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便中带血,量少,色鲜红,伴粘液,肛周无灼热感,无痔疮病史,余无不适。纳寐可,二便调。舌暗红,边齿痕,小瘀斑,舌下两络脉怒张,苔薄白,脉沉细。曾行结肠镜检查诊为乙状结肠溃疡,予美沙拉嗪片及美沙拉嗪灌肠液治疗,效果不显。曾服用“乙字汤、槐角丸”等方治疗,均未显效。

  考虑到患者出生时运气特征为金不及,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故用槐角丸配合黛蛤散治疗同时加养血止血之胶艾四物汤。处以:槐角炭20g,地榆炭20g,黄芩炭10g,当归20g,防风6g,枳壳6g,青黛6g,蛤壳30g,阿胶珠15g,生地20g,白芍10g,艾叶6g,川芎6g。7剂,每日一剂,水煎服,早晚分服。复诊时,患者喜报便血已无,复进7剂,竟获全功。丸药善后。

  按:《黄帝内经》帝曰:“岁金不及,炎火乃行,生气乃用,长气专胜……民病肩背瞀重,鼽嚏血,便注下……”岁金不及,则其所胜之脏肝木失于克制而疏泄过度,木太过则乘其所胜,根据木克土的运数过程及胃脾对应土象的取象过程,得出胃脾受克,易发胃肠病。肺金不及,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正值二火为邪,肺心为病。肺之腑为大肠,心之腑为小肠,脏病及腑,腑病及脏,均可采用上病治下,小病治上法。今患者便血不止,故从肺论治,另金不及,其所胜之脏肝木疏泄过度,故在常规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以黛蛤散。以青黛泻肝经郁火,且可凉血,海蛤壳清热,服药7剂,便血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