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提到肾炎大家都不会生疏,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喝水减少又憋尿导致越来越多的“久坐族”成为肾炎的靶向人群之一。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腰为肾之府”,得了肾炎长期腰痛乏力,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生理和心理负担。那么,中医在治疗肾炎有什么妙招呢?
一、从上(表)治
临床主要症状:浮肿,寒热,头痛身疼,或无热恶风头痛,身半以上水势较重,脉浮,苔滑。
(1)见寒象,脉浮紧,苔白滑,用辛温发表剂,消风败毒散(即人参败毒散加荆防)。
(2)见热象,脉浮数,苔黄滑,用辛凉发表剂,越婢汤。
(3)见风湿俱重,关节烦疼,身重汗出恶风,用祛风逐水剂,防己黄芪汤。
(4)浮肿在表,按之没指,不恶风寒,脉浮,从肺治,防己茯苓汤。
(5)浮肿小便不利,口干呕逆,头眩脉浮,用五苓散。
(6)兼虚寒,脉沉小弱,苔淡薄,用温肾发表剂,麻附细辛汤。
二、从中(里)治
临床主要症状:一身浮肿,小便不利,腹胀气逆。
(1)见脉虚大,苔滑等,从脾肺治,用五皮饮。
(2)见湿重,胃满不思食,脉濡苔腻,从健脾利湿治,用大橘皮汤。
三、从下治
临床主要症状:浮肿,尿不甚黄而少,便溏泄或完谷不化,气短,食少,面色苍黄淡白,倦怠无力,身重,脉缓弱沉小,苔淡白。
(1)兼腹满,气喘痰盛,脉沉细小,苔淡薄,用补肾法,济生肾气汤。
(2)兼腹胀,不思食,便泄不渴,皮色白亮,脉沉迟,苔薄滞,用脾肾两顾法,实脾饮。
(3)见四肢重,疼痛尤甚,兼虚寒明显,脉沉弱,苔淡白,用温肾利水法,真武汤。
四、调理方
水肿退后用脾肾双补法调理,如:四君子汤、六君子汤、十全大补汤、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
五、偶用方
(1)攻水:水肿势盛,腹胀如鼓,呼吸逼迫,苦闷欲死,两便闭结,暂用禹功丸(牵牛子、小茴香、姜汁),甚则子龙丸(白蔻仁、川厚朴、制甘遂、红茅大戟、白芥子)。
(2)养阴:水肿有兼阴虚者,用麦冬汤(麦冬、粳米),此外如元参、生地、石斛、花粉、沙参等均可酌加。
(3)肾绝:独参汤或参芪汤救急。
此病水肿退后,应用脾肾双补法,六味地黄加党参、白术、黄芪之类。如无多症状,糯米黄芪煮粥,黄芪一两,糯米适量,长期服用。如失治逐渐病情恶化,可以转为目视不明,头昏呕恶,甚至抽风,下为二便不通,上为呕吐,成为关格之症,即西医所说尿毒症。用中药治疗,除辨证施治外,当注意通腹解毒。解毒用犀、羚、丹、地之类,通腹用生大黄,顽固的呕吐必用大黄。血压高,可用玉女煎。阴虚者还需养阴,用滋液救焚汤[生地黄、麦门冬、人参、炙甘草、阿胶、胡麻仁、柏子仁、五味子、紫石英、寒水石、滑石、生犀汁(现用代用品)、生姜汁]加减。此症急性者虽甚险恶,但药力可治,见效甚显。愈后用丸剂调养,一二年得根治,慢性者视肾功如何,肾功尚可,亦能见效。
六、病案举例
患者汤某,男,31岁,后勤学院干部。
初诊日期:1961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