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思想

您当前的位置: > 学术临床 > 学术思想 >

金元四大家对中医心理学发展的贡献(2)

2014-09-16 09:37 来源:中医思维 发布人:岳旭东 浏览:

张子和

张子和是继刘河间之后,又一位具有创造精神的医家。他对中医心理学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有一系列独特见解,是金元时期中医心理学史上一位杰出代表。他善用汗、吐、下三法,号称攻邪派,而其中掌握使用三法时的心理因素又是关键之一。

在谈到吐法运用时,张子和提出了八条禁忌,其中包括“性行刚暴,好怒喜淫之人,不可吐;左右多嘈杂之言,不可吐;病人颇读医书,实非深解者,不可吐;主病者不能辨邪正之说,不可吐;病人无正性,妄言妄从,反复不定者,不可吐……”(《儒门事亲•凡在上者皆可吐式》)。

在仔细地观察病人后,张子和根据各人心理特点不同,对于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的患者,禁用吐法,这也是他能成功运用三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儒门事亲•过爱小儿反害小儿说》篇中,张氏强调由于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不同,因而心理状态及其对疾病的影响也有差异。

“贫家之子,不得纵其欲,虽不如意而不敢怒,怒少则肝病少。富家之子,得纵其欲,稍不如意则怒多,怒多则肝病多”,故“善治小儿者,当察其贫富贵贱治之”。

对于《内经》中有关心理学理论,张子和也系统进行了讨论。在《儒门事亲•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篇,他归纳了怒、喜、悲、惊、思之气的病证,并对《内经》情志五行相胜之理进行了发挥,提出运用以情胜情的方法治疗情志疾病,他说:

“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恐惧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

对于《内经》“惊者平之”,他理解为使其平常之,认为惊者从外入,以其忽然而遇之,使习见习闻,则不惊矣。并根据此法,通过击拍门窗,使其声不绝以治因惊而畏响,魂气飞扬者。

张氏又尝治一妇人,久思而不眠。其假醉而不问,妇果呵怒,是夜困睡。在《儒门事亲》中载此类心理治疗医案达10例,除2例是引用庄、杨先生外,自己治疗8例。因此可以说,张子和是祖国医学史上一位值得称道的杰出的心理治疗大师。

李东垣

李东垣是金元时期一大医家,因善补脾胃,被后世称为“补土派”的鼻祖。他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论点,对脾胃内伤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独具见地。李东垣在脾胃学说中很重视心理因素在发病学上的意义。在《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中,李氏除阐发因饮食劳役而致病,同时也论述了因情志因素而致心火亢盛。他说:“饮食失节,寒温不适,脾胃乃伤。此因喜、怒、忧、恐损耗元气,资助心火,火与元气不两立,火胜则乘其土位,此所以病也。”

在《脾胃论•安养心神调治脾胃论》中,他提到:“凡怒、忿、悲、思、恐惧,皆损元气。夫阴火之炽盛,由心生凝滞,七情不安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