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思想

您当前的位置: > 学术临床 > 学术思想 >

孙兰军运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思想

2014-07-07 10:5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发布人:高燕仙 浏览: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是常见的心血管病,也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被称为影响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孙兰军从事心血管专业四十余年,对高血压的中医药治疗有独到见解,现将其综合整理如下。

  改善高血压防治现状迫在眉睫

  我国高血压流行状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革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人群心血管病患病率持续升高,高血压最常见,患者约有2亿人。据2002年全国调查,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比1991年增加31%,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0%、25%和6%。

  高血压危害

  脑血管病 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并且更易引起出血性脑卒中。中国脑卒中研究显示,传统危险因素(血总胆固醇、体重指数、吸烟等)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与发达国家差异不大——高血压除外(与美国檀香山、弗明翰队列研究比较):高血压的RR值,中国显著高于发达国家(5.4 vs 2.1);高血压的RR值,出血性脑卒中高于缺血性脑卒中(5.6 vs 4.1)。

  心力衰竭 高血压是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男性:39%,女性:59%),高血压的患者约40%死于心力衰竭。根据Framinghan研究,血压升高20mmHg,慢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增加56%。积极降压达标,可以使心衰的危险降低52%。

  对高血压人群而言,除了年龄外,左室肥厚是预测心血管事件最强的危险因素。左室肥厚是心脏对长期高血压的适应性改变,心脏结构的重塑增加了心血管死亡、猝死、冠心病、心力衰竭及卒中的危险。

  糖脂代谢异常 高血压患者极易并发糖代谢异常或糖尿病,而且高血压是糖尿病病情进展的强预测因子,5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同时伴有胰岛素抵抗或2型糖尿病。而伴发糖代谢异常后,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可增加2~3倍。

  高血压还可导致脂代谢异常、肾小球入球动脉硬化、神经递质分泌紊乱、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等。

  因此改善高血压预防和治疗现状已迫在眉睫。

  “高质量降压”成新观念

  常用药物

  目前临床上常用五大类降压药(CCB:钙离子拮抗剂;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B:β受体拮抗剂;D:利尿剂),其单药或联合治疗适用于抗高血压的初始和维持治疗。单药治疗只能使不到一半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约2/3高血压患者需联合治疗。

  新观念

  “高质量降压”是现在国内外较为推崇的降压观念,主张高血压治疗不应该再单纯着眼于血压数值的变化,更要关注降压过程和临床获益。其重要内容包括:第一,强效降压,重点强调血压达标;第二,持久降压,有效抑制血压的“晨峰”现象;第三,平稳降压,减少血压波动;第四,降低中心静脉压,实现整个动脉系统血压降低;第五,合理的联合配伍方案;第六,副作用小,药物间不良相互作用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