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学习 > 中医妇科 >

崩漏(3)

2010-04-27 08:36 来源:国医在线整理 发布人: 浏览:

  【中成药】

  1.归脾丸、十全大补九或补中益气丸 每日2次,每次5克,吞服。用于气血虚弱漏下不止战血止后调治。

  2.震灵丹 每日2~3次,每次6克,吞服。用于止血。

  3.三七粉 血多时,4小时1次,每次3克,血止停用。对血瘀者更直。

  4.云南白药 血多时,4小时1次,每次2~4克,血止停用。

  5.新癀片 每日3次,每次4片,饭后吞服。用于血热者。

  6.野山人参粉 血多时,2~4小时1次,首次剂量1克,以后0.5克温水吞服。用于暴崩血脱者。

  如无野山人参粉,也可用吉林人参粉,血多时首次剂量1.5~2.0克,以后每次1克,血止停用,作为急救中药。有时也可用吉林人参粉1克、三七粉1克,2小时1次,吞服,血量明显减少,全身情况好转后逐渐延长服药时间和减量。

  【简便方】

  l.胡桃肉500克、黑芝麻250克、红枣肉250克、黄芪200克、阿胶250克、冰糖150克,制成膏方,病后调服。

  2.黄芪30克、党参15克、仙鹤草30克、生蒲黄12克(包煎),水煎服。另三七粉3克,分2次吞服。

  【其它疗法】

  Ⅰ 急救处理

  l.独参汤 野山人参1支(约2~3克),即刻煎,频频服。或吉林人参3~5克,煎汤后频服。用于暴崩血脱之急救方。

  2.参附龙牡汤 吉林人参3~5克、熟附片12克、煅牡蛎30克(先煎)、煅龙骨30克(先煎),煎服,每日2帖,分4次服。用于暴崩厥脱,大汗亡阳者。若伴舌淡红,两颧淡红,为阴阳俱脱,于上方中加入五味子9克、沙参15克、麦冬10克,用于急救暴脱者。

  3.文条熏隐白穴,或文灸百会穴。

  4.断红穴 食指和中指间进针,先针后灸,留针20分钟。

  5对症处理 输液、输血、吸氧等,测血压,记录出血量和全身情况。

  6.育龄期妇女血崩不止,不能排除流产者,在全身情况改善后,立即诊断性刮宫,以迅速止血,刮出物送病理,明确出血原因。

  Ⅱ 中医药周期疗法

  血止后一面调治全身,一面要恢复月经周期,可采用中医药周期疗法,根据不同月经周期进行辨证治疗。参见内治法――中医药周期疗法。

  Ⅲ 针灸治疗

  1.人中穴 如暴崩血脱昏厥时可针刺人中穴以使苏醒。

  2.针刺促排卵 在血止后服中药调整月经周期的同时加用针刺促排卵,具体方法是在月经第12天开始加用针刺,取穴:肾俞(温灸)、关元(温灸)、足三里及三阴交针刺(提插加捻转,中度刺激)。至月经第16天停止针刺治疗,在治疗期间每天测BBT,观察BBT有否上升,如上升0.3℃以上,提示有排卵现象可能。可作尿测排卵试剂以进一步证实有否排卵。

  【注意事项】

  1.崩漏常反复出现或崩或漏,出血持续不止,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如暴崩出血不止又可危及生命,故崩漏是一种难治的危重病证。大出血时应住院治疗,血止出院也需继续调治,恢复正常月经周期,才能防止复发。

  2.有关崩漏的治疗必须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掌握塞流、澄源、复旧三法。

  即在暴崩之际,急当止血防脱,用塞流止血法。血减后进一步求因治本,标本同治,止血和调理同时进行,即用澄源法。出血完全止后,脏腑气血尚未恢复正常功能,采用复旧法进行善后调理和调整月经周期。以上治法是古人治疗崩漏重要的经验总结,也是现在临床上用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崩漏治疗三法必须循序进行:塞流一澄源一复旧。如果不循此规律治疗,就会耽误病情。

  3.不同年龄阶段妇女患崩漏的病机和治疗不一样,如青春期患者多属天癸初至,先天肾气不足,治疗以补肾为主,调整月经周期。育龄期患者多见肝郁血热,治疗以疏肝理气,调补肝肾为主,调节月经周期。更年期患者多因天癸渐衰,肝肾亏损,或脾肾虚弱,治疗宜补益肝肾或健脾益肾,顺利渡过更年期。因此掌握年龄与崩漏的关系,对崩漏的治疗极为重要。

  4.抢救暴崩血脱如不能及时止血,病情加重时,应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迅速止血,血止后再予辨证调治。

  5.崩漏血止后,可配合食疗。如党参30克,红枣30克,煎服代茶。如胃纳不佳可加生山楂15克同煮,或服红枣赤豆羹等。并注意保暖,慎防感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