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您当前的位置: > 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 > 政策法规 >

中医药文化建设发展总体思路及策略研究报告(8)

2014-04-21 10:18 来源:国医在线整理 发布人:高海燕 浏览:

七、中医药文化建设的重点项目

(一) 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保护项目

中医药学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财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是发展中医药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首要任务。

1.开展中医药文化源流研究:组织开展全国中医药文物、古迹资源普查,系统研究中医药典籍、文物、古迹和历代名医学术思想及其文化素养,梳理中医药文化源流脉络,分析解读中医药文化关键时间节点、标志性事件的背景和深层次原因,为搭建中医药文化理论构架提供丰富资源。

各地中医药管理机构要组织力量,编写当地名医传记,总结他们的学术思想和行医业绩。尤其注重历史上形成的学术流派,认真追溯其学术源流、学术特点、特色疗法,广泛宣传以发扬光大。

2.构建中医药文化行为规范、医德与医学伦理体系:总结中医药行业的成熟经验与合理惯例,形成富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医疗服务行为规范、医德与医学伦理体系。加强中医药从业人员职业礼仪及形象等方面的培训,使其逐渐成为日常工作的行为方式。

3.推进中医药文化的环境形象建设:在有条件的中医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等机构的环境场所,进行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室内外装饰和器具布置。在受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媒介、环境中,尽量展示形象鲜明、辨识度高的中医药文化识别体系。

4.做好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加大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保护力度,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创造良好传习条件。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建立数据库,确立其保护传承发展方式与机制。

(二)中医药文化传播与普及项目

中医药全行业应积极行动,加强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搭建平传播台、推出精品、组织活动,通过传播实现中医药文化的价值和影响力。

1.开发中医药文化传播与普及资源,加强文化精品创作:深入挖掘中医药典籍、文物、古迹和其他历史文化古籍中的中医药文化内容,融汇当代科学文化和中医药学术最新成果,创作有利于提高中医药专业人员修养的文字、音像、网络等多种形式的中医药文化精品。

针对大众日益迫切的健康需求,创作一系列科学权威、通俗易懂、形式多样、体裁丰富、贴近生活的中医药文化科普作品。

2.开展大型中医药文化宣传普及活动:立足本源、着眼基层、致力科普、服务群众,推动中医药文化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建立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长效机制,巩固“中医中药中国行”等文化科普宣传成果;采取巡回讲演的形式,重点为机关、部队、院校(中小学)、企业等大型单位以及老少边穷地区群众开展巡讲活动,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与科学知识;充分利用各种公共文化场所,开展中医药文化展示和体验活动,使人民群众真切感受中医药文化魅力。

(三)中医药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项目

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发展关键在人才。提升中医药队伍的文化素养,汇聚高水平的中医药文化专家群体,造就一大批中医药文化人才,是传承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当务之急。

1.加强中医药文化人才培养:协调有关部门,鼓励部分高等中医药院校试办中医药文化专业,开展中医药文化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培养中医药文化专门人才。

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为龙头,建立各级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组织,充分发挥专家团队的凝聚和导向作用,引导和推动中医药文化发展与创新。实施中医药文化名家工程,努力造就一批造诣高深、成就突出、影响广泛的中医药文化建设领军人物。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播交流人才培训,不断提高中医药文化工作者的业务能力。

2.研究探索中医药文化人才管理制度:根据中医药文化发展需要,在中医药机构中设立中医药文化专职工作岗位,增加中医药文化专业人员编制,建立中医药文化专业技术职务系列,激发中医药文化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施有利于中医药文化工作者潜心研究的政策和制度,对高水平中医药文化创新团队和个人给予长期稳定支持。

建立国家中医药文化工作荣誉称号制度,表彰在中医药文化领域有突出贡献者,营造有利于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文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中医药文化机构与设施建设项目

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设置主管中医药文化工作的岗位,负责组织、监管与协调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积极推动中医药文化培训研修基地建设,针对中医药不同领域和不同岗位人员具体情况,分期分批开展中医药文化培训交流活动,使之成为中医药文化人才培养的大本营。

1.进一步加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在全国建成一批包括中医药名人、名院、名厂、名店纪念馆及中草药植物园等在内的门类相对齐全、布局比较合理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使之成为面向社会进行中医药文化教育和中医药知识普及的大众场所,并构建形成一个中医药文化教育普及网络。制定不同类型基地的建设标准规范,同时指导基地充分挖掘各自的中医药文化特色,使每个基地有一个鲜明的中医药文化主题。充分发挥已建成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的作用和功能,传播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展示中医药特色。

2.筹建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立足于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国家战略高度,建立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对全国现有各级各类中医药博物馆及相关机构进行调研,就中国中医药博物馆建设组织论证,形成报告。认真统筹规划,将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建得既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特色,又能体现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的理念和水平,使之成为中医药文物收藏修护展示场所、医史文博研究教育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统文化旅游景点、中医药对外交流的窗口。

(五)中医药文化产业振兴项目

落实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大力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积极参与国内外文化市场角逐,让中医药文化产业成为我国在国际文化产业市场竞争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和核心竞争力量。

发展中医药文化新兴业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中医药产业为主体,开发富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主题旅游产品、主题公园、专题会展、生态园区、音像出版物等中医药文化及其衍生产品。积极发展纸质有声读物、电子书、手机报和网络出版物等新兴出版发行业态。

积极学习和吸收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等高新技术,发展中医药文化新兴业态,促进中医药文化产业结构升级。培养一批熟悉市场经济规律,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吸引财经、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优秀人才进入文化产业领域。

(六)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项目

积极开拓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渠道,加强与外国政府、国际组织、地区组织、非政府组织和海外权威中医药机构合作,完善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机制,建立多途径、多层次、多模式的中医药文化国际交流合作体系,扩大中医药文化对外服务领域,是体现文化价值感召力、提升我国外交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战略举措。

加大中医药文化对外宣传的力度:组织编写一批高质量的宣传中医药文化外文读本;确立中医药名词术语翻译标准,做好用于国际医疗、养生、教育、科普宣传、文化传播的中医药教材、古典医籍、音像制品和现代研究成果的翻译和编撰工作,规范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内容,完善质量评估和监管手段,提高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与交流的产品质量,以利于国际社会完整准确、科学客观地了解中医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