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医药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
当前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现状及所面临的形势,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政策条件有利于中医药文化建设
“十一五”期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在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下,各有关部门加大了对中医药工作的支持力度,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政策措施。2009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新时期推进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医药事业的高度重视,坚定不移地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鲜明态度和坚强决心。《若干意见》强调了中医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要求“将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国家文化发展规划”,并对文化建设的具体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加强中医药文物、古迹保护,做好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加大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保护力度,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创造良好传习条件。推进中医药机构文化建设,弘扬行业传统职业道德。开展中医药科学文化普及教育,加强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加强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全社会尊重、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和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在2009年公布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定方案”中,增加了“中医药文化的继承发展”这一新的职能。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日益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强,已经逐步构建了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形成了中医药文化与中医医疗、保健、教育、科技、产业“六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新格局。2009年6月,在全国范围内集中一批底蕴深厚、充满活力、甘于奉献的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组建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开展了中医药文化建设系列专项研究,很好地发挥了中医药文化科普工作智囊团作用。创建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以中医医院为切入点的中医药机构文化建设初见成效。深入开展了“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中医药文化宣传科普活动,在三年的时间里走遍了除台湾省以外的全国所有省份。41项中医药项目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大。所有这些,都为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力地推动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