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养生,防病治病
秦竹教授除了担任《中医方剂学》课程外,还主讲《中医食疗养生学》,同时主编出版了《舌尖上的中医》等食疗养生专著。她认为,中医食疗学是中医学伟大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食疗养生经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健康与繁衍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黄帝内经》中就有“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说法,由此有了食疗养生文化的萌芽。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认为“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余生也,为医者,必先洞晓其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治,然后命药……是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中国饮食养生文化的特点主要包括:药食同源,辨证施食,整体调节,色香味型,食药结合,适度适中,顺其自然等。
辨证施养 ,因人制宜
秦竹教授认为,中医养生,特别强调辨证论治,整体调节,讲究“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中医养生的手段与方法绝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当地的气候特点来“辨证施养”。中国人分九种体质,不同体质的人养生的药物与食物是截然不同的。同样是虚证,中医又分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服用固元膏或龟灵膏。即使是药膳养生,也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 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容易“雪上加霜”或“火上加油”,势必打乱或失去原有的阴阳气血平衡,导致无病者有病,有病者重病的情况发生,尽管补益药物具有一定的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功效,但必须遵循中医“虚者补之”的法则,针对虚弱之体或虚性病症方可进补。有的家庭到了冬季,不管三七二十一,扶老携幼全家上阵,食用“草乌、附子”之类的补益药物,后患无穷,“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观念是不科学的。部分民众被一些花花哨哨的江湖游医、庸医、巫术、神汉诱惑,对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存在认识模糊, 一知半解,道听途说、以讹传讹的现象,胡乱服用所谓的“祖传秘方”、“仙丹神药”来补益身体,结果不仅起不到补益的效果,反而损害了身体健康。因此,别人适合的食物或药物并不一定适合你自己。秦竹教授认为,中医养生有五忌:忌不辨体质,忌道听途说,忌良莠不分,忌盲目药补,忌全民皆补,忌跟风广告。若要了解自己的体质,可以用中医体质量表进行测试,并到相关中医院治未病中心进行咨询。
调节情志,心身并治
走上心身医学道路的研究,是一个偶然的机缘。
2000年的一个夜晚,秦竹教授门诊,遇到一个结婚7年的妇女,因为怀不上孩子来找到她看病。这个女子32岁,丈夫45岁。她一直担心自己怀不上孕,丈夫的年龄越来越大,会产生很多麻烦。她每次去看病,手都是颤抖的,伸手一握,手心满是汗水。她每月在月经期无法入睡,因为一来月经就意味着没有受孕成功。这样的煎熬,让她惶惶不可终日。
秦竹教授在诊治过程中发现,这个女子因为长期的焦虑,导致精神紧张,气血逆乱。当时秦竹对心理学不是很清楚,只是开导她,尽量让她放心结,并且举了很多例子鼓励她,然后再开药给她带回去煎服。她是个小学老师,有两个月暑假,秦教授建议他们外出旅游,她带着中药和老公一起到腾冲老家休假,回来之后,怀孕了 。
从那以后,秦教授深刻认识了到中医心身统一的科学价值与临床意义,她开始了心身医学方面的进修学习。2002年,在云南中医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秦竹教授开设了《医学心理学》选修课。2004年,秦竹教授申请成立了心理学教研室,并编写全国第一本中西医结合的《医学心理学》教材。2012年,秦竹教授负责申报的《中医心理学》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立项为“十二五”重点学科。
冬季养生,有的放矢
秦竹教授认为,云南冬季的气候特点是:一燥二冷。
燥:昆明地区冬季干燥比较明显,因此,很多朋友经常出现口鼻干燥出血,干咳无痰,口舌生疮,皮肤皲裂、瘙痒、大便干结等。因此,冬季应该适当选择一些补血养阴、润燥生津的食品,谚语中的“冬吃萝卜夏吃姜”就是这个道理。蔬菜类如:豆腐、豆浆、莲藕、白菜、冬瓜、 萝卜、番茄、山药、银耳等。水果类如:柚子、梨、苹果、草莓、橙子等。禽蛋类如:鸡蛋(百合鸡子黄汤)、鸭蛋、猪肉、猪骨、鸭肉、鹅肉、牛奶、羊奶等。药物类如:麦冬、知母、玉竹、枸杞、石斛、生地、玄参、芦根等。
冷:冬季食疗特点就是顺应自然,适当补阳,有的人冬季有比较明显的手脚冰冷、畏寒喜暖、腰痛脚软、关节肿痛、月经后期、小腹冷痛、小便清长,大便稀溏等症状时,可以选择一些温热的食品。蔬菜类如:韭菜、蒜苗、大蒜、辣椒、茴香、黄花菜、香菜。佐料类如:花椒、八角、胡椒、草果、桂皮等。水果类如:荔枝、桂圆、橘子、葡萄、菠萝等。禽蛋类如:牛羊肉、鸡肉、鹌鹑蛋、火腿、鱼虾等。药物类如:附子、肉桂、桂枝、干姜、鹿茸、红参、艾 叶、杜仲、巴戟、淫羊藿等。
闭目养神,简单易行
秦竹教授向我们介绍了一种简单易行、一学就会、一用就灵、容易坚持的中医养生方法:“三线放松法”。秦教授说,药养不如食养,食养不如神养,养神是中医养生的最高境界。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
三线放松具体操作如下:轻轻闭上双眼,循一定顺序,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某部位,同时默念“松”字。放松线路:第一条钱(两侧):头部两侧→颈部两侧→肩部→上臂部→肘关节→前臂→腕关节→两手→十个手指,止息点为中指;第二条线(前面):面部→胸部→腹部,止息点是足趾;第三条线(后面):后脑部→后颈部→背部→腰部→两大腿后侧→两膝窝→两小腿→两脚底,止息点是脚心前部。每放松完一条线后,在止息点上轻轻意守(即把注意力集中在止息点上)1~2分钟。每次约反复放松2~3次。
这种养神方法具有畅血脉、安心神、补气血、养阴津、益肝肾、温冲任、健脾胃等功用,适用于一切慢性疾病。
养颜与美容,气血当充足
秦竹教授认为,女子以气血为本。气与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血是循行于脉中的红色液态物质,具有营养和滋润作用。
女性体内气血充沛,运行通利,则面若桃花、红黄隐隐。中医认为,女性健康保持“不老”的标准就是气血充足。女性的衰老会表现在经、带、胎、产,以及肤色、发质、睡眠和身体机能等诸多方面。如若体内气血失调,会让容颜早衰,甚者会严重影响身体状况。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故气血在维系“不老”之躯体现在阴阳相衡。长期的气血失调,可致气滞血瘀、气血虚弱的女性容易出现少寐早醒、面部色斑、华发干枯、形体发胖、行经腹痛、四肢不温、月经不调等问题,久之就会导致身体机能减退,提早进入更年期而致提前出现衰老之兆。
气血和调,机体各方面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效应,由此可见,女性抵抗衰老的方法主要在气血充足、阴阳平衡。女性调补气血临床可选用的中成方药有:四物汤、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汤、归脾汤、当归补血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