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

您当前的位置: > 针灸频道 > 针灸治疗 >

外科病症——急性炎症(2)

2010-04-23 09:42 来源: 发布人: 浏览: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上述主穴。

    阿是穴位置:病灶区局部或疼痛点。

    (二)治法

    以阿是穴为主,酌加经穴。用输出功率2~7毫瓦之氦氖激光治疗仪,波长632.8纳米,以原光束直接照射穴点,光源与照射部位距离20~40厘米。照射剂量据不同病种灵活掌握,每穴分别照射3~5分钟或6~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15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253例(部分为慢性炎症),总有效97%~100%[3,6]。

    体针

    (一)取穴

    主穴:八髎、曲池、足三里。

    (二)治法

    一般主穴均取,非手术炎症感染者只取双侧曲池穴。八髎穴,用28号3~3.5寸长之毫针,刺入皮下紧贴骶骨,自下髎经中髎、次髎,贯穿至上髎,大幅度捻转加小提插,强手法运针1分钟,即去针。曲池、足三里,均须深刺1.5寸左右。运用三进一退之法,即每进针半寸捻转加小幅度提插数次,如是三次,大家到要求深度后一次退至皮下,反覆运针几次后,迅速去针,并按压针孔。在手术结束时,即针八髎、足三里,次日开始仅针曲池,上下午各1次,连续3~7天,如症情改善不满意,可继续延长时间。

    (三)疗效评价

    本法主要用于妇产科术后和炎症感染病人。共观察366例,总有效率98.1%,总平均住院日期为8.6天[7]。

    拔罐

    (一)取穴

    主穴:大椎、肩胛间区、上髎、对应区。

    肩胛间区位置:相当于4~6胸椎与肩胛骨内缘之间.

    对应区位置:指胸、腹部炎性病灶在背、腰部相对应的区域取穴。

    (二)治法

    根据病灶所在部位选定穴区。大椎主治头、面及颈部感染;肩胛间区主治手指及上肢感染;上髎:主治足趾、下肢及臀部与会阴部感染;对应区主治胸、腹部软组织感染。按治疗部位,令病人取适当体位。腹部以上的宜取坐位,臀部及会阴以下的采用俯卧或侧卧位。选准穴位,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将其轻刺三下(出血或不出血均可),随即以贴棉法或用真空拔罐器吸拔。注意扣罐时一定要将三个针眼扣在罐内。留罐10~15分钟。时间不可太短,以免影响疗效,一般要求吸拔区域皮肤呈深红色。每日一次,第二次吸拔时,可将位置略作移动。不计疗程。

    (三)疗效评价

    用上法共治疗81例,以红、肿、热、痛急性炎症消失,局部功能恢复正常为治愈。结果全部获愈。其中,一次治愈38例,二次治疗27例,三次11例,四次至六次5例。平均拔罐1.8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