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白癜风是一种后天性局限性皮肤色素脱失的皮肤病。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限性大小不等的边缘清楚的色素脱失斑病损,病损处毛发可变白,无任何自觉症状,日晒后可有灼痒感。本病病因不明,易诊难治。
白癜风,中医学称为白驳风,但在隋唐时期,亦称“白癜”或“白癜风”。如《诸病源候论》中描述:“白癜者,面及颈项身体皮肉色变白,与肉色不同,亦不痒痛,谓之白癜”。目前认为,其病因病机较复杂,外因为感受风邪,跌仆损伤;内因为情志内伤,亡血失精,致气血失和或气滞血瘀,血不滋养皮肤而成本病。在治疗上采用调和气血,驱风通络,滋补肝肾,养血祛风等法,尚有一定疗效。
针灸治疗本病,首见于《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倡用灸法。后世医著,如《针灸资生经》、《普济方》虽有载述,但内容与上述二书基本类似,未见明显发展。至明清针灸医籍有关记载更为鲜见。
针灸治疗白癜风的现代文献,直至八十年代才陆续出现。不仅国内有多篇临床文章发表,国外(斯里兰卡)的医生也用针灸之法治愈一例白癜风病人[1]。目前,针灸治疗白癜风的穴位刺激法,应用颇为广泛,包括艾灸、皮肤针叩刺、耳针及耳穴压丸、穴位埋线、针灸加电磁波治疗等等。就疗效而言,根据本文所收资料统计,其有效率在90%左右。应该指出的是,这是针对本病早期,病损比较局限的情况而言,至于针灸对大面积或全身性泛发的白癜风的效果评价,特别是远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而针灸治疗白癜风的机理,更有必要加以探索。
【治疗】
耳穴压丸
(一)取穴
主穴:肺、内分泌、肾上腺、神门。
配穴;阿是穴、膈、皮质下、缘中、交感。
阿是穴位置:即白斑皮损区(下同)。
(二)治法
每次选主穴3~4穴,配穴1~2穴。开始可用埋针法,寻得敏感点后,将图钉形揿针刺入所选穴位,外用胶布固定,留针3~5天,再换贴,5次为一疗程。从第二疗程起改为以王不留行子或磁珠(380高斯)置于0.7×0.7厘米小方块胶布上贴敷耳穴,每日按压数次,以加强刺激。症属虚寒者,手法轻,症属实热者,手法可重,每周贴换1次。以上均为贴敷一侧耳穴,两耳交替进行。在治疗过程,可在白斑处用梅花针轻度叩刺,并艾条灸至局部皮肤潮红,以加强疗效。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临床痊愈:皮肤白色斑块全部与正常颜色无差异;显效:皮肤颜色变深接近正常,白色斑块缩小或部分消失;有效:病变停止发展,白色斑块稍变深或缩小;无效:治疗前后无改变。
共治361例,痊愈27例(7.5%),显效138例(38.2%),有效173例(47.9%),无效23例(6.4%),总有效率 为93.6%[2,3]。
综合法
(一)取穴
主穴:侠下、癜风。
配穴:阿是穴。
侠下穴位置:肱二头肌外侧缘中1/3与下1/3交界处稍上方。
癜风穴位置:中指末节指腹下缘,指间关节横纹中点稍上。
(二)治法
一般仅取主穴,如效欠佳,加配穴。侠下穴,以三棱针点刺出血,未出血者可于点刺处拔罐。每次取一侧,两侧交替进行,每周点刺1次。癜风穴,施无疤痕性着肤灸,麦粒大艾炷,灸3壮(不宜起水泡)。所用为药艾,灸药处方:五倍子、桑叶、威灵仙、当归、川芎、白蔻仁各100克,石菖蒲、白芥子各30克,全蝎10克,共研细末。亦为每周灸1次。
配穴用艾条灸法。先将白纸剪一与皮损等大之洞,以遮住周围正常之皮肤,将艾条点燃后,对准白斑处,距离以患者能耐受为宜,可由外向内作回旋灸,逐渐缩小范围。开始时,每次将白斑灸至呈粉红色(高度充血),每日1次,连灸7~8日。以后每次灸至白斑部呈红色或接近正常肤色,改为每日灸1~2次,直至与正常肤色相同。再灸3~5次,以巩固效果。有条件者,可于灸后用电磁波治疗器(TDP灯)对阿是穴照射20分钟。
(三)疗效评价
共治43例,临床痊愈2例(4.4%),显效27例(60.0%),有效13例(28.9%),无效3例(6.7%),总有效率为93.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