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

您当前的位置: > 针灸频道 > 针灸治疗 >

儿科病症——婴儿腹泻(3)

2010-04-23 09:42 来源: 发布人: 浏览: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天枢、足三里、上巨虚、神阙、止泻。

    (二)治法

    每次选2~3穴。用氦氖激光器,波长6328埃,功率1.5毫瓦,光斑直径1~2毫米,出光口离皮肤30厘米,每穴照射3~5分钟。每日照射1~2次。

    (三)疗效评价

    本法治疗婴儿腹泻,总有效率在92%~95%[12,13]。

    耳穴压丸

    (一)取穴

    主穴:大肠、直肠下段、胃、交感。

    配穴:盆腔、小肠、脾、神门。

    (二)治法

    一般仅取主穴,效不显酌加配穴。用王不留子贴敷上穴,由家长协助行压丸刺激。每日3~4次,每次3分钟。

    (三)疗效评价:共观察114例,结果痊愈62 例,显效25例,有效18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91.1%[14]。

    体针加捏脊

    (一)取穴

    主穴:天枢、止泻、足三里。

    配穴:发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腹泻重加长强。

    (二)治法

     主穴必取,配穴据症而加。以30号1寸针直刺,捻转提插半分钟后即出针。针毕,令患儿俯卧,用常规捏脊法沿长强至大椎的督脉段提捏3~6遍,着重提捏关元俞和大肠俞。再由膀胱俞至风门的膀胱经线边捏 边提放3~6遍,双拇指同时揉双脾俞、胃俞各1分钟。上法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

    共治575例,全部获愈,平均治愈时间为2.64天,较采用药物治疗为优[15]。

    头针

    (一)取穴

    主穴:额旁二线。

    (二)治法

     额旁二线取穴方法为在临泣穴以下至前发际向下1厘米处,分上、中、下三点。针刺时,令患儿取半坐位,由家长双手捧住患儿两颞部,常规消毒皮肤后,术者左手拇指压穴旁,右手持1寸毫针,刺上、中、下三点。采用半刺法,浅刺而疾出针,针刺深度为患儿同身寸之一分,破皮即为得气。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治愈:经治疗后,大便次数一天内不超过2次,性状正常;好转:经治疗后,大便次数较治疗前减少一半以上,大便性状渐趋正常;无效:经治疗一个疗程,大便次数和性状无变化者。

    以上法共治354例,按上述标准治愈320例,好转12例,无效22例,有效率为93.8%。较之西药治疗,效果更为明显[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