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外阴白色病变,亦称慢性外阴营养不良,系指一组女阴皮肤、粘膜营养障碍而致的组织变性及色素改变的疾病。以外阴干痒,出现白色斑片并逐渐表面角化、粗糙变硬乃至皲裂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分增生型、硬化苔藓型及混合型三型。以30岁以上妇女多见。本病病因不明,晚期少数可发生癌变。现代西医学以往主张手术,但复发率甚高。目前多采取局部用药治疗,有一定效果。
针灸治疗本病,在古文献中尚未查阅到有关记载。现代较早的报道,见于70年代末[1]。从80年代开始,不少单位开展对本病的治疗并且取得较好的效果。在针灸之法上,除了采用主的毫针刺、艾灸、耳针、穴位注射、穴位激光照射等外,还作了多方面的探索。如挖掘民间传统的麻线灸法,配合中草药外用,效果较好[2];又如将近年新研制的电热针方法,通过针刺局部热辐射扩散,可使白斑面积缩小,颜色改变。另外,发现运用子午流注针法在改善全身症状上较之普通针法疗效更好[3]。根据近年来报道的700余例统计,有效率在90%以上。
针灸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机理,近年来也作了一些工作。实验研究中观察到,针灸治疗后可使E-玫瑰花形成及免疫球蛋白原偏低的均值提高,表明是通过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来达到治疗目的的。
【治疗】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横骨、会阴。
配穴:血海、神门。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酌加配穴,每次取2~3穴(均双侧)。用激光针灸治疗仪,波长6328埃,功率3~5毫瓦,光斑直径2毫米左右,照射距离为2~5厘米,每穴照射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35例,痊愈10例(28.6%),显效为13例(37.1%),有效8例(22.9%),无效4例(11.4%),总有效率为8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