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传承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论文 > 学术传承 >

孟如教授治疗失眠经验(2)

2014-01-01 23:08 来源:云南省中医药学会 发布人:岐黄 浏览:

  四、 验案举例

  余某,女,34岁。1997年10月20日初诊。因心悸失眠,神疲乏力,烘热多汗半年来诊。患者1993年10月因“全身关节肌肉疼痛,心悸气短,神疲乏力,烘热多汗,不规则发热3月”在昆明某医院住院治疗,经相关检查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经给予激素治疗1月后,全身关节肌肉疼痛消失,热退,病情好转出院,病情一直较稳定。半年前因劳累后出现心悸失眠,神疲乏力,烘热多汗,尿蛋白+2。刻症见:心悸,心烦眠差,多梦,神疲乏力,烘热多汗,月经量少,纳可,小便正常,面红,舌质红少津,舌苔薄白,脉细;血Rt:正常;尿Rt:蛋白(+2)。诊其为失眠(系统性红斑狼疮),气阴两虚,肝血不足证。由于久病耗气伤阴,以至气阴两虚,肝血不足所致。气阴两虚,肝血不足,心失所养,故见心悸,心烦眠差,多梦;气虚故见神疲乏力;阴虚内热故见面红,烘热多汗;肝血不足血海不能充盈故见月经量少;舌质红少津,脉细为气阴两虚之征。治以益气养阴,养心安神。拟方黄芪生脉散合酸枣仁汤加味。处方:黄芪30 g,太子参25 g,麦冬15g ,五味子10g ,酸枣仁30g ,知母12 g,茯神25g ,川芎12g ,益母草15 g ,小蓟15g ,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甘草3g 。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月。二诊(1997年12月9日):药后精神稍好,其余诸症减轻。现症见:劳累后仍感心悸气短,失眠多梦,神疲易累,烘热多汗,12月3日月经至,量少,3天净,纳可,二便正常。此为气阴两虚,肝血不足减而未愈,仍治以益气养阴,养血安神,原方再服1月。三诊(1998年月24日):患者服上方至今,烘热多汗除,诸症减轻,偶感心悸气短,经行前心烦眠差,纳可,二便调。理化检查:血常规:正常;尿常规:蛋白(+1) 。临床免疫检查:正常。经上述治疗患者主症已缓解,尿蛋白已降至+1,治疗显效,但气阴两虚,肝血不足尚未完全恢复故偶感心悸气短,经前虚烦不寐,继续治以益气养阴,养血安神,原方去生龙骨、生牡蛎,加鸡血藤30g, 12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五、 体会

  本方由《医学启源》“生脉散”、《金匮要略》“酸枣仁汤” 等结合临床经验化裁而来。方中以黄芪、太子参益气为君药;酸枣仁、茯神养血安神为臣药;麦冬、五味子、知母养阴清热敛汗为佐药,合太子参为生脉散,益气养阴;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全方共奏益气养阴,养心安神之功。失眠病位在心,情志内伤是失眠的主要病因,肝郁化火,火热之邪既可耗气又可伤阴,以致气阴两虚,心失所养,心神不安,神不守舍而导致失眠,用本方益气养阴、养心安神最切合病机,故能取得较好疗效。另一方面,患者失眠多梦一方面是气阴两伤,肝血不足,另方面是因患病后思想负担较重,思虑过度所致,故应开导患者调畅情志,保持心情舒畅,积极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