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桂枝龙骨牡蛎汤
患者郑某,女,77岁,2011年7月22日首诊。因“出汗四月余”就诊。患者4月来自汗,伴烘热、口干,心烦,少腹胀满,头发脱落,睡眠差,饮食尚可,夜尿2次。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脉细。诊断:汗证。证属:营卫不和、虚阳外浮。治法:调和营卫,潜阳敛汗。方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处方:桂枝15g,白芍20g,太子参15g,龙骨30g,牡蛎30g ,浮小麦30g,熟地60g,五味子5g,麦冬15g,怀牛膝15g,芡实15g,金樱子15g,炙甘草5g。二诊:患者出汗减少,仍睡眠差,夜尿减少,舌脉同前,在上方基础上加入酸枣仁30g、夜交藤15g,继服,水煎服,日3次。连服 7付后,上症明显缓解。按:本方用桂枝、白芍调和营卫,龙骨、牡蛎止烦躁。《别录》载“龙骨疗心腹烦满,四肢萎枯,汗出,夜间自惊”,“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脏”,“白龙骨疗梦寐泄精,小便泄精”;《本草经百种录》载“龙骨最粘涩,能收敛心气,凡心神耗散肠胃滑脱之疾,皆能已止,且敛正气而不敛邪气,所以仲景于伤寒之邪未尽者也用之”;牡蛎能敛阴潜阳,《海药本草》载“主男子遗精,虚劳乏损,补肾正气,止盗汗,去烦热,能补养安神”。熟地、麦冬滋补肾阴,壮水敛阳,五味子、怀牛膝、芡实、金樱子、敛汗缩尿,全方具有调阴阳、和营卫、潜阳、镇惊、补心、敛汗、缩尿之作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出自《金匮要略》,主治虚劳病阴阳两虚,男子遗精,女子梦交,少腹弦急,阴部寒冷,目眩发落,脉虚芤迟者。是张仲景用以治疗因误治而致阴阳离决的阳浮于上,阴陷于下的烦躁证。
4、当归芍药汤
祁某某,女,45岁,2010年9月28日初诊。患者双下肢浮肿3天就诊。患者3天前劳累后出现双下肢膝以下浮肿,下午较重,眼胞颜面无浮肿,无腰痛、尿少、尿频、心悸、胸闷等,伴有身倦乏力,食欲减退,精神欠佳,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查双下肢膝以下可见凹陷性水肿。既往有精神分裂症病史,近2年未发作。尿常规化验未发现异常, B超检查、心电图、肝肾功能测定、甲状腺功能测定均属正常。西医诊断为特发性水肿。中医诊断水肿,辨证为:肝郁脾虚,气血瘀滞,治宜疏肝运脾,行气活血利水,方用当归芍药散加味,处方:当归15g,白芍15g,川芎10g,白术10g ,茯苓18g,泽泻20g,大腹皮10g,泽兰15g,香附10g,益母草10g,3剂,水煎服。 二诊,2011年9月30日。药尽三剂后,肿胀渐消,肢体活动便利,精神、饮食亦随之好转。原方继进8剂,肿胀悉消,精神、饮食如常。
按:特发性水肿,水肿往往局限于双下肢或眼睑等部位,程度不重,与体位无关,实验室检查亦无特殊发现。按其临床表现与中医的“肤胀”、“水肿”大致雷同,其发生,关键在气血,归咎于肝脾,肝之疏泄,脾之运化,直接影响气血的运塞和水的流止。气行,血利,水就行;气滞,血瘀,水就聚,人则肿。所谓“血不利则化为水”。所以,肝气疏泄得当,脾气运化适宜,气机运行,血脉通畅,水道通调,津液随之升降上下出入,就不会水肿。反之,肝气郁结,脾失运化,气血不利,水液猪留,就患水肿。因此,治疗本病时,不可一味盲目而见肿消肿,应宜疏肝运脾,行气活血,治病求本,不利尿而水自行,肿自消。当归芍药散,仲景虽为妇人腹中诸疾痛而没,其主治以腹痛为主症,但其病机是由于肝郁血滞,脾困水停两个因素所致,为血水同病的专方。方中以川芎、当归、芍药入血分,养血调肝和血,白术、茯苓 、泽泻入气分,补脾利水渗湿,六味药相配伍,使肝木条达、脾土气畅,气血调和。在具体应用上以血虚为主者,三味气分药少用,以湿盛脾虚为主者,三味血分药少用,偏重活血时用赤芍,偏重利湿时用白芍,随证加减,每有良效。
以上所列4方只是常用方的一个侧面,临床中还有桃核承气汤、麻杏石甘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加葛根汤、小陷胸汤、葛根芩连汤、理中汤、小柴胡汤类方、麻黄汤、真武汤、当归四逆汤、吴茱萸汤等,都是临床常用的有效方。在临床上还常以经方与经方、经方与时方合用增强了临床疗效,拓宽了经方的运用。
参考文献
1李克光,杨白茀,金匮要略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 李培生,刘渡舟,伤寒论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3 张庭模,临床中药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