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揆度奇恒,注重正虚,扶持正气
注重正虚在发病机制上与扶正在治疗救急上的重要作用。这是在经历了单纯针对病原微生物、毒素、细胞因子、炎性介质等的靶点治疗,未能控制SIRS/MODS的发展,而借力中医扶正固本却收到意外效果后的痛切反思。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一批中西医结合学者致力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和抗击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认识到中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论点的重要意义。发现正气虚是适合发生严重感染,加速病情发展的体内环境。正气虚的客观病理生理学基础存在于多方面。譬如,气虚患者的网状内皮系统(RES)功能低下,以致机体清除内毒素作用减弱,加重毒血症,清除溶酶体酶、前凝血物质及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产物作用也减弱,而促使DIC的发生发展。气虚患者神经——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对ACTH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积累和分泌功能处于低下状态,以致其调节免疫反应,抗击感染能力不足。此外,还有的学者发现气虚患者体内干扰素水平、补体水平也低,影响机体的非特异性防御能力;其心脏衰弱,耐缺氧能力差;微循环功能状况不良,组织血液灌注不够,容易导致休克的发生发展。为此,种种不利于机体抗击感染和休克的病理生理状态,绝不是单纯的依靠于一般的支持疗法可以改善的。而用中医的扶正固本方法治疗,就能激活/改善这些方面的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解毒能力。其作用原理在于调动了机体本身的内部抗病机制。所以西医学者的新认识“机体自身的反应性是决定Sepsis病情严重程度的主导因素”,是可以从研究解析中医的正虚与扶正固本的原理中逐步找到答案的。王今达氏在救治MODS中,对此深有体会,他将危重病人存在的急性营养衰竭和急性免疫功能低下称之为“急性虚证”,认为“处理不当,常可导致抢救失败”。他们按“气虚、血虚、阳虚、阴虚辨证施治,可在较短时间内使急性虚证逆转。调理素蛋白升高,白细胞吞噬功能加强,红细胞2-3磷酸甘油酸变位酶(2-3DPG)含量增多,糖代谢异常现象恢复正常及血液氨基酸谱趋向正常等,同时病人体力恢复较快。这些疗效是单用西医的营养疗法难以取得的。故辨证论治是提高急性危重病人存活率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著名中西医结合外科专家国医大师吴咸中在《从MODS的治疗进展看中西医在理论上的结合》【1】一文中提到MODS中西医结合上应注意保护机体防御反应的物质基础,注意“免疫调控”。他说:“……(2)中医在诊病过程中强调疾病的转化、阴阳的转变。例如许多急腹症的阳明腑实证治疗不当可进展到气阴血虚。西医在研究中发现,SIRS时存在着过度炎症反应与免疫功能低下,高动力循环与内脏缺血,持续高代谢与氧利用障碍等矛盾的临床状态。……从宏观上用中医的整体观念指导现代医学研究。应用炎性介质的单克隆抗体,炎性介质受体拮抗剂和酶抑制剂来治疗MODS的疗效不尽如人意。因为MODS是一种失控的机体反应状态,疾病的不同阶段表现不同,炎性介质在MODS中有损伤组织的作用,但尚有调动机体抗病能力和促进修复等作用,是机体防御反应的基础物质。在判断一个疗法的疗效时要充分考虑中医的整体观念,注意机体生理功能的纠正,细胞因子的相互关系,单纯从某一细胞因子的多少来寻找治疗方法容易走入误区…… 应用中医的扶正观点对提高MODS的治疗效果可能会有所帮助。
这与中医学反对滥用攻伐,注重祛邪安正的观点是相同的。《素问·离合真邪论》就告诫:“诛伐太过,命曰大惑,反乱大经,真不可复……绝人长命,予人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