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艳芳(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本论文荣获“第二届兰茂中医药发展学术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
【摘要】目的: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对运用电针及亚甲蓝镇痛的疗效对比。方法:对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电针治疗的35例治疗组患者及亚甲蓝组长效麻醉剂居部浸润治疗的30例对照组患者,行治疗前后疼痛,术后排便疼痛、疼痛缓解度、术后24小时疼痛持续时间、疼痛出现时间、疼痛基本消失时间、术后镇痛的总体疗效及术后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比较评估。同时记录术前、术后1、2、3、5、7天排便时疼痛VAS评分、术后24小时疼痛持续时间的VAS评分、镇痛总体疗效评分及尿滁留、呕心、便秘等不良反应例数,依照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疼痛缓解度公式算出疼痛缓解度。结果:术后1、2、3、5、7天排便时疼痛程度,术后24小时疼痛持续时间,术后疼痛消失时间,镇痛总体疗效,电针组镇痛明显优于亚甲蓝组(P< 0.001)。两组治疗前、术后疼痛出现时间无明显差异。而亚甲蓝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P< 0.05)。结论: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电针组镇痛疗效优于亚甲蓝组,明显缩短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有效止痛方法。
【关键词】混合痔外剥内扎术; 电针镇痛;疗效观察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剧烈且持续时间长,患者痛苦不堪。因此,解决混合痔术后疼痛则是肛肠科医生迫切解决的难题并且非常有临床意义。课题对2012年6月——2013年12月间接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的36例电针组患者和34例亚甲蓝组患者进行了术后疼痛的对照观察。现将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为Ⅲ——Ⅳ期符合混合痔诊断标准在利多卡因骶麻下仅行混合痔外
剥内扎术者,能准确理解疼痛评分规则。排除标准为合并有其它肛肠疾病者;患有肝、肾、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既往晕针或取穴皮肤伴有局部感染、溃疡及安装心脏起搏器等电子装备患者。纳入患者为2012年6月——2013年12月间接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4例,其中观察过程中患者不能耐受疼痛,剔除病例5例,电针组有效病例为35例,亚甲蓝组有效病例为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麻醉、术式、围手术期及术后处理等临床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P>0.05)。
2.方法
治疗组:患者利多卡因骶麻下仅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立即行电针治疗。
操作步骤:患者常采取俯卧位。医者戴手套后,用75%酒精棉球擦拭患者局部皮肤,选准穴位,以华佗牌29号(0.35×50mm)3寸毫针分别深刺入八髎穴,2寸毫针分别刺双侧承山穴、双侧合谷,得气后行泻法留针;将HM 6805-I型(四路)型自动定时电针仪电刺激导线连于针柄,正级接次髎穴,负极接中髎穴,选择疏密波型,选择频率(50Hz)的输出频率,具体电刺激量以病人能耐受为宜。治疗时间为 30min。
对照组:患者利多卡因骶麻下仅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立即行亚甲蓝封闭治疗。操作步骤:1%亚甲蓝注射液20mg+0.75%布比卡因5ml,抽取10ml,用碘伏消毒切口及肛周周围皮肤,分别在切口边缘皮下、切口基底、痔核结扎根部、内括约肌处浸润注射,深度宜不超过0.5cm,注射完毕,用敷料局部按摩数分钟,以便药液分布均匀。
3.观察指标
(1)镇痛效果评估:观察患者术后第1、2、3、5、7天排便时疼痛程度,术
后24小时疼痛持续时间,术后疼痛出现及疼痛基本消失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患者术后疼痛强度。其中O分为无痛,2分为微痛,4分为轻度,6分为中度,8分重度疼痛,10分为无法耐受。
(2)术后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便秘、尿滁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