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论文 > 针灸推拿 >

烫熨结合艾灸治疗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3)

2014-01-07 10:59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岐黄 浏览:

  3 疗效评判

  3.1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显着性差异;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临床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3.2

  表1 2组症状疗效比

组别

n

临床痊愈

显效

基本缓解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30

6

18

3

3

90%

对照组

30

4

14

4

8

73.3%

  (P<0.05)

  4 体会

  中药烫熨法古称“汤熨”,熨即热敷,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内经》中已把它作为一种独立的治疗方法提出来,其作用于人体主要表现的是一种综合作用,是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的整体治疗作用。首先是热的刺激对局部气血的调整,而温热刺激配合药物外敷又增加了药物的功效,辛香味的中药在温热环境中特别易于吸收,由此加强了药物的作用,热熨于穴位上则首先刺激了穴位本身,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从而使之能更好地发挥行气血、通经络、止疼痛的整体作用。

  胃脘痛中脾胃虚寒型多由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或久病正虚等而致脾胃虚弱,脾阳不足,寒自内生,致胃失温养,而成虚寒胃痛。祖国医学认为“通则不痛,不通则痛”,因此在对疼痛的治疗中多运用行气活血、消散行气止痛方法进行治疗。方中当归,艾叶有活血化瘀,利气,镇痛的功能。花椒,桂枝则能温经通络,行气通脉,气行能助瘀化气滞得行,瘀血得化,故疼痛亦止。诸药并用具有活血化瘀,温通经络,温中散寒,畅通气机,镇痛止痛,调整脏腑阴阳之功效。将药物加盐翻炒之后,药物中大量的有效成分散发出来,在人体患处或腧穴来回慢慢滚熨,中药成分直接通过全身肌肤,孔窍,经穴等进行渗透,吸收,扩散,进入腠理,脏腑,直接发挥疏导全身腠理,温经散寒祛湿,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畅气机,镇痛止痛的功效。

  《医学入门》云“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灸法属中医治疗学中一种传统的行之有效的外治方法,根据经络与脏腑关系,经络是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又是脏腑疾病的反应系统,腧穴就是经络上的反应点,灸法就是通过腧穴激发经络之气,调整胃肠运动的机能状态,从而起到温通经络,调理肠胃,缓急止痛的作用,使疾病得以痊愈[3]。艾灸是灸法的一种,艾灸使用的艾条主要成分为陈久的艾绒,具有温中、逐寒、除湿的药性,气味清香,容易燃烧,火力温和,对穴位产生温热作用,达到温经散寒止痛的功效,此乃“寒者温之”的具体运用。所选神厥穴为任脉之穴,生命之蒂,可温阳益气,有治气虚腹胀之功;中脘穴为胃之募穴,具有健运中州,调理脾胃、散寒止痛之功;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下合穴,功能理气和胃,宣通气机而止痛,擅疗胃疾,解痉镇痛甚速。另外艾灸还可以避免内服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

  现代研究亦证实,足三里穴、中脘穴对胃肠道蠕动、胃壁张力、胃酸分泌等均有双向调节作用,明显缓解胃肠道平滑肌痉挛;艾灸足三里、中脘,能增强身体免疫力,解痉止痛,调节胃的功能,改善胃壁的循环,加快胃黏膜的修复[4]。综上,艾灸神阙、中脘、足三里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疗效显著。

  在烫熨疗法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的基础上加以艾灸治疗,更加增强了艾灸的疗效,二者相辅相成,从而能更好地发挥行气血、通经络、止疼痛的整体作用。故中药烫熨结合艾灸治疗寒性胃脘痛有明显的效果。二者结合治疗具有安全性,且价格低廉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74~75

  [2] GB12346~90.经穴部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0: 8, 22

  [3]周福生,卢满洪.中医外治法治疗胃脘痛的概况[J].新中医,1991,(5):50.

  [4]徐恒泽.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56~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