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论文 > 针灸推拿 >

论传承中医针灸学术的三要素(4)

2014-01-05 16:32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岐黄 浏览:

  三、意:《康熙字典》谓:“为情所意念谓之意”,“因言以会意”。中医治病,本“法无定法”,辨证施治,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曰“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故意会,心领,感悟,是传承、发展中医之“神”。

  全面地学习、继承、理解、掌握中医理论和针灸学术,需要有扎实的文学功底,熟悉中医经典著作,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还要在学习运用的过程中,能够意会和感悟中医理论的实质和内核,如 “左肾右命门”学说;“肾藏命门火”;“乙癸同源”等理论,需要我们去意会和感悟其中的内涵和实质。

  再如《素问·刺禁论篇》:“黄帝问曰:愿闻禁数?岐伯对曰: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

  《素问·刺禁论篇》:“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渊源于《周易》之洛书与文王八卦方位图,是指肝的生理特性主升发、条达、舒畅,以升为顺,春季应之,方位在东,故说“肝生于左”;肺的生理功能主肃降、收敛、肃杀,以降为和,秋季应之,方位在西,故说“肺藏于右”。肝左肺右,不是指实质脏器肝和肺的具体解剖位置,而是根据“象”思维理念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说及天人相应观推演而来的。

  学习中医经典理论,要能够意会和感悟中医理论的实质和内核,所以说:医者意也。故意会,心领,感悟,是传承、发展中医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