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必须辨证论治
中医学之精髓在于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指导针灸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 针灸临床中,尤当重视经络辨证,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为指导理论;而以经络学说为基础的一种综合性的临床辨证方法。
日本于在2008年3月,召开了“针灸经络辨证的方法和运用学术会”,邀请了10多位国外著名针灸专家参加;并在《中医临床》杂志上,出版了“针灸的辨证论治”特集。2009年世界针联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了“针灸临床辨证论治学术研讨会”。国内外针灸界大师和有识之士,达成的共识是,经络辨证,能彰显出针灸科辨证论治的特点和针灸治疗的优势;是继承经典针灸,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统针灸学术,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重要的途径和方法。
所以,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必须掌握经络辨证。
(三)准确辨证论治,必须熟读经典,通晓医理。
经络辨证是指导针灸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经络辨证,就是以经络理论为依据,对通过四诊所取得的症状、特征等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辨明其内在联系和各种病变的相互相关系,确定病变经络,辨明病候证型,从而作出诊断的过程。因此,熟悉各条经脉的循行,生理功能,是动、所生病候等规律,则是掌握经络辨证的基本功。正如《灵枢·经别》篇所说:“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灵枢·经脉》篇说:“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终生名誉主席王雪苔教授曾撰文指出:经络辨证论治,是继承经典针灸,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针灸学术,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重要理论和主要方法。
如:耳聋:“手太阳小肠经···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聋”;“手少阳三焦经:是动则病,耳聋,浑浑焞焞”,两条经脉的病候都有耳聋的症候,但病候的描述,提示了辨证的区别:手太阳经的耳聋,是听觉失聪,听力下降;而手少阳经的耳聋,是听觉模糊,烘烘作响,特点是耳聋伴有耳鸣,耳闭昏闷。按十二经病候辨证论治时,还要遵循“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循经取穴规律。“足少阳胆经···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走出耳前,至目锐眦后。”“是动、所生病”中有“头痛,颔痛,目锐眦痛,缺盆中肿痛······”。故耳聋伴有偏头痛,目赤痛,颞、颔部疼痛者,还当取足少阳经经穴。
《灵枢·经脉》篇说:“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既要根据十二经循行、病候辨证分经;又要参照四诊舌脉辨证施治,才能体现出经络辨证针灸法的真谛和特点。
所以,准确辨证论治,必须熟读经典,通晓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