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薄贴”论
在《医学源流论·薄贴论》中,徐氏认为古人的薄贴,就是今人所用之膏药,其作用有治表与治里两个方面。所言“治表”,指的是治疗较表浅病证,膏药有拔脓去腐、止痛生肌、遮风护肉的功效,其膏应贴敷得轻薄一些,须每天换贴。所言“治里”, 指的是用于里证的膏药,有驱风散寒,调和气血,消痞化痰,强筋壮骨等功效。治里的膏药其处方较多,药物亦须随病进行加减,其膏应贴得重厚一些,且贴敷的时间较长。徐氏认为疾病由外以入内,其流行于经络脏腑者,宜用内服药物以驱邪外出。如果其病有固定的位置,位于皮肤筋骨之间,用手按压有反应者,用膏药贴敷,可使药性从皮肤毛孔而进入其腠理,取到通经贯络的作用,能将病变“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之服药尤有力”,故“病之气聚血结而有形者,薄贴之法为良”。徐氏还强调制备膏药的方法,选药一定要道地,炼膏要掌握好火候。
在《兰台轨范》中徐氏收录其它医著所载和他个人自创的一些薄贴法,简便实用,临床疗效明显,兹择其要者列表如下:
徐灵胎敷贴方法表 |
||||
敷贴药物的 名称、出处 |
敷贴药物的组成、剂量 制作方法 |
敷贴方法 |
敷贴部位或穴位 |
主治病症 |
痛风饼子 《圣惠方》 |
贴,用帕子缚之 |
头痛 |
||
止痛太阳丹 《奇效方》 |
贴 |
太阳痛处 |
头痛 |
|
气攻头痛方 《奇效方》 |
萆麻子、乳香等分,捣烂作饼 |
贴 (痛止急去) |
太阳穴 |
气攻头痛 |
秘方 (自创) |
大黄、朴硝等分,为末,用井底泥捏作饼 |
贴 |
太阳穴 |
头风热病 |
口眼喎僻方 《千金翼》 |
偏右敷左,偏左敷右 (正则洗去) |
面 |
治中风面目相引偏僻,牙车急,舌不转 |
|
熨背法 《千金翼》 |
熨 |
背 |
胸痹心背疼痛、气闷 |
|
敷面靥方 《千金》 |
李子仁为末,和鸡子白 或用白附子末,酒和之 |
敷 |
面 |
黎黑斑 |
止牙痛方 (自创) |
塞 |
痛处 |
牙痛 |
|
卒不得语方 《外台》 |
以苦酒煮芥子 |
包 (一昼夜) |
颈(一圈) |
卒然失语 |
疗小便难方 《本事方》 |
葱白三斤,细锉,炒令热,分二份,以帕子裹 |
交替温运 |
脐下 |
小便不通、小腹胀 |
备急熨癥方 《千金翼》 |
吴茱萸三升,以酒和煮 |
热布裹熨 |
患处 |
癥 |
治螳螂子方 (自创) |
擦, 一日4~5次,吐出涎 |
口内两颐 |
妬乳 |
|
治癞方 (自创) |
涂 |
患处 |
头面遍身痛痒,出黄水 |
|
治“恶风”方 (自创) 录自《洄溪医案》 |
1、 蜈蚣头、蝎子尾、朴硝、硼砂、冰片、麝香等药 2、 大黄、牙皂、川乌、桂心等药 |
擦
涂 |
口腔内
面颊外 |
面颊皮坚如革、牙紧不开,不能进食 |
《洄溪医案》中记载了“周痹”案,一王姓患者患周痹证,遍身疼痛,四肢瘫痪,日夜叫号,饮食大减,自感病重必死。徐氏受病家之邀诊,认为病为历节,病位在筋骨,非药物内服所能治愈,必须用外治法。应用了贴敷法、拓法、蒸法、薰法,十天后而疼痛稍减,手足可活动,月余而病愈。徐氏认为,大凡营卫脏腑之病,服药可至病所。而经络筋节有形之疾,内服药物用量太轻则不能攻邪,太重又恐损伤正气。而用敷、拓、蒸、薰之法则无内服药物之忧,可深入病所,提邪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