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系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论文 > 中医内系研究 >

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60例疗效观察(2)

2014-01-22 17:17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岐黄 浏览:

  4. 典型病例

  殷文浩,男,6岁,于2009年8月10日初诊,其母述平素喜食辛辣香燥之品,心烦易急,睡眠易惊,时时咬人,大便干,小便短赤,并伴见厌食、消瘦、潮热、盗汗、咽红干痛,舌尖红无苔,脉细数,中医诊断:厌食症。辨证分型:阴虚肝热证,治疗:养阴生津,清肝和胃。处方:沙参10g,石斛10g,乌梅10g,川黄连3g,木香10g,柴胡10g,黄芩6 g,姜半夏10g,槟榔10g,炒莱菔子10g,蒲公英10g,钩藤10g,蝉蜕5g,甘草10g,炒鸡内金10g。煎服3剂。2诊:心烦易急,睡眠易惊改善,厌食、潮热盗汗、大便干、小便短赤症状减轻,患者经治疗全身情况好转,脾运失健之象明显,故投以和脾助运之剂如不换金正气散加减,组方:藿香10g,法夏10g,姜厚朴10g,云茯苓10g,车前子10g,仙鹤草10g,草寇仁10g,槟榔10g,炒莱菔子10g,炒鸡内金10g,焦楂10g,钩藤10g,蝉蜕8g,白头翁10 g,煎服6剂。配合家长纠正患儿偏食的不良习惯,禁止平素食过多的零食和糖果,定时进食,建立规律性的生活规律。间断服用中药六个月左右,诸症消,随访1年,饮食、体重、睡眠恢复正常。

  5. 讨论

  小儿时期“脾常不足”若饮食不节,喂养不当,或过食甘肥厚味,或添加辅食不当,或滥服补品,均可使脾胃受损。脾为阴土,喜燥而恶湿,得阳则运;胃为阳土,喜润而恶燥,以阴为用。先天不足,脾胃薄弱者,若后天失于护养,或多病久病,均可伤及脾胃,胃阴伤则不思进食,脾阳伤则运化失职,故可出现长期厌食之证。本病病位在脾胃,病机则为胃纳失常,脾运失健。其证候变化则视脾胃运化失调或脾胃气阴虚弱而异。此外,种种错误教育的影响,如对儿童要求过高,限制其自由,影响其情绪使食欲减低;或过分注意儿童的进食,反复诱导儿童进食或以威胁的手段强迫进食,反而减低食物中枢兴奋性,导致厌食。中医药治疗小儿疾病是按照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根据每个人的不同体质和疾病的不同阶段来治疗,治疗期间应注意:①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防止偏食、挑食。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保证所需营养。②积极治疗各种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其它慢性疾病。③必须忌食过硬、过香、过于油腻及油炸食物,不食生冷之物。才能达到最终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