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滇南本草》是一部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
长期生活在各族人民中的医药家兰茂,最了解云南人民的疾苦,他在撰写《滇南本草》一书时,不是对历代本草学资料的抄袭罗列、归纳整理,也不是单纯药物历史的考证,而是从云南地处祖国边疆、医疗卫生落后、人民缺药少医而又盛产各类中草药这一实际出发,为了利用当地所产的中草药为人民解决缺药少医状况。坚持了长期的药物实地考查和医疗实践。他撰写《滇南本草》的资料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其一,对云南各地,主要是滇中地区的药物实地考查的资料,.包括各种药物产地、生长环境、生态、品种等。其二,收集民间防治疾病的用药经验。其三,是兰氏及其弟子、再传弟子长期为各族人民防治疾病的临床经验。其四,吸取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历代医家的医疗经验。因此《滇南本草))收载的药物品种均为云南地区所产,多数药物为云南中医、草医、人民群众以及兰氏本人所熟知和习用的。有些药物虽然其他省亦产,但云南有某些与外省不同的特殊用法。
如上所述《滇南本草》虽然论述了药物的各个侧面,但中心是论述中药的临床应用。在临床应用中,既有一般的辨证用药,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用药。这些经验方,一方面是在正文中叙述,另一方面集中反映在用药、附案中。如“大蓟”条除了传统的论述即具有止血,消痈之功,主治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热毒疮疡等症之外,又具有反映云南地区用药经验的记述。如大蓟“入肝”具有“消淤化新”“补诸经之血”“散瘰疬、结核”等功效,在应用上,又治“经行动怒…腿上起红紫斑”,用大蓟三钱、香附一钱、大腹皮一钱、黄芩二钱、威灵仙二钱煎服。如治妇女干血痨之恶寒、发热、头痛、形体消瘦者,用大蓟二两、水牛肉四两煎服。治结核于颈,左右红肿溃烂出脓,久不收口等,外用大蓟鲜品捣烂加胎发灰、儿茶、血竭,拌匀敷疮口,内服大蓟汤,或炖水牛肉,或炖猪肉内服,认为半月收口痊愈。
从《滇南本草》的306首附方来看,一般药味不多,组方谨严,方中有法,可以说是明、清两代云南各族人民,包括兰氏及其弟子、再传弟子们用药经验的缩影。如治胃寒之胃脘疼痛,年久不愈者。用法罗海三钱、延胡二钱、苡仁五钱、白术(土炒)三钱,煎服。又如治膀胱偏坠,用赤木通三钱、小茴香一钱、吴芋五分,水煎,点水酒服,如治疝气,则加枯核一钱、荔枝核(炒)七子,为末,水煎点水酒服。306个附方中,有相当一部份是经过反复临床验证后整理形成的成方,这些方剂一般来说疗效确切而卓著,制成一定剂型,便于使用,流传甚广。如吹喉散,由射干五钱、山豆根三钱、硼砂五钱、枯矾二钱、冰片五分,雄黄一钱组成,共研细末,吹喉,治咽喉肿痛、乳蛾,外敷又治痄腮等症。又如“药酒方”用石筋草、羊肚参、木瓜、牛膝、桑寄生各等分,烧酒泡月彩,治风寒湿痹,筋骨疼痛,手足麻木等症。
《滇南本草》的病案虽仅33条,但每一病案均紧扣药物的功效和主治,提供临床应用的经验,对于加强药物性能和功用的认识,引导学者正确的应用,指导后世学习医学,重视临床病案的记录,均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如“五叶草”条载病案说“昔入一左手中风,半身不遂,手足痿软,筋骨疼痛”,用“六阳草(即五叶草、老鹤草)一两、全归一两、川芎五钱。川石南藤五钱、八仙草五分,桂枝二钱、川牛膝二钱、陈木瓜五钱、虎骨五钱(酥炙)、烧酒五斤,重汤煎一一柱香,每服三杯,数日愈。“又如“皮哨子”条载附案说: “昔一人饮水,将蚂蝗一条吸入鼻中,头常眩痛,鼻中常流血水,面黄形瘦”,治“以水一钟于鼻上闻,蚂蝗见水,从鼻孔中伸出,动则缩入鼻中。将皮哨壳子为末,吹入鼻中,蚂蝗自落下。”
由上可知,《滇南本草》又是一部在中医中药理论指导下,对云南各族人民包括兰茂及其弟子,再传弟子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