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伤寒论》六经理论是以六经和脏腑经络的对应关系表示病位,以六气为病的理论说明病因,以三阴三阳表述疾病过程的阶段性,以阴阳气血之多少为基础反映人体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性质及其正邪的消长情况,即以六经所系经络、脏腑、气血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为基础,通过对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之性质,进行综合、归纳与分析,形成的一个独立的辨证论治纲领,体现出八纲辨证的基本思想,指导外感时病与内伤杂病的临床辨证论治。
[关键词] 伤寒论;六经;实质
《伤寒论》之六经学说,既是辨证的纲领,又是论治的准则,以六经统摄全身进行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精髓,探讨六经的实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黄帝内经》六经理论与《伤寒论》六经学说:
《黄帝内经》为中医理论的主流与根基,《伤寒论》继承了《内经》基础理论;同时,“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学之经”(宋臣《伤寒论序》),着重阐述疾病临床表现及对证治疗方药,《伤寒论》有自己的特点,发展形成一个独立的辨证论治体系。所以说,《内经》六经理论与《伤寒论》六经学说既一脉相承又有区别。岳美中教授着重强调了二者的不同之处:“《伤寒论》所论六经与《内经》迥异,强合一起,只会越讲越糊涂,于读书临证毫无益处。” (《岳美中医学文集》)。
1.1《内经》六经理论:
“六经”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主要是指人体经络的循行部位。《内经》曰:“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营阴阳者也” [1],“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2],与五脏六腑之间具有对应的关系(六经的标本中气学说)。
《素问·热论》阐述了外感热病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将外感热病的发展过程分为三阴三阳的六个阶段,日传一经,由表入里、由阳转阴,“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胸胁痛而耳聋;……四日太阴受之……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口燥舌干而渴;六日厥阴受之……烦满而囊缩。”揭示了由六经的自然病理过程,“夫热病之六经,专主经脉为病,但有表里之实热,并无表里之虚寒”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