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资讯 > 中医资讯 >

刘延东副总理与国医大师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2015-03-06 09:31 来源:云南省卫计委 发布人:勾昆 浏览:

  很高兴和各位国医大师在这里见面。在座的国医大师既有我认识几十年的前辈,也有很多新朋友,你们都是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杰出代表,是中华医学文化的重要传承者,是国之瑰宝。多年以来,大师们胸怀悬壶济世的理想,秉持大医精诚的风范,潜心学术、兢兢业业、甘为人梯、无私奉献,在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对外展示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和文化,加强我国同各国人民友谊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借此机会,我代表国务院,向获得第二届国医大师荣誉称号的专家们表示衷心祝贺!并通过你们向奋战在全国中医药战线的广大工作者表示诚挚问候!

  刘延东会前接见国医大师代表

  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特别是上届政府启动实施新一轮医改以来,中医药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今天召开这个座谈会,既是来向大家表示祝贺,同时也想就中医药事业发展向国医大师寻计问策、求医问诊。刚才,王国强同志汇报了中医药工作总体情况。六位国医大师发表了非常好的意见。路志正先生建议进一步完善国医大师评选机制,让更多中医药工作者得到社会的尊重;唐祖宣先生建议加强中医药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占堆先生建议进一步扶持民族医药发展;金世元先生建议做好中药资源的普查、种养殖规划和人才培养;刘敏如先生建议进一步推动中医药"走出去",发挥其独特作用;张大宁先生建议把中医药事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这些建议都关系到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针对性强,听后很受启发。今天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医药局和地方中医药系统的同志都在场,希望大家回去后认真研究吸纳。结合大家的发言,我讲几点意见。

  一、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2009年国务院专门印发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建立了中医药工作部际协调机制,启动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和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主要领导同志把中医药事业发展放在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高度,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是我们的国宝,饱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走出去的一支重要力量,多年来为发展国家间友好合作关系、造福各国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李克强总理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在上届政府亲自组织制定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并反复强调中医药是我国的传统和优势,一定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病诊病治病中的作用,维护和增进群众健康。中央主要领导同志的这些重要论述,是对中医药历史贡献和现实作用的高度概括,也为中医药事业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全国中医药系统和各有关方面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主动把中医药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融入医疗卫生和医改重点工作,统筹谋划、扎实推进,形成了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全面发展的新格局,中医药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显著成绩。

  一是中医药服务能力有了新提升。按照医改统一部署,坚持以基层为重点,充分发挥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方面的优势,着力推进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进一步提高。2013年,全国中医类别医院诊疗人次达到4.76亿,比2008年增加了2亿,门诊次均费用、住院人均费用分别比综合性医院低14%和26%,以较少的费用放大了医改惠民效果。二是中医药服务领域有了新拓展。通过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推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网络建设,探索创新中医药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发展形成中医药养生、保健、康复、旅游、养老等新业态,中医药健康服务的潜力和优势不断得到释放。在近年来一系列重大疫情防治、自然灾害卫生应急救治和灾后防疫工作中,中医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中医药继承创新有了新进步。通过加强中医药古籍挖掘整理,促进了中医药学术传统、诊疗方法和技术手段的继承利用。同时,构建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了一批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重点研究室,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临床科研取得阶段性成果,近5年来,先后有43项中医药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四是中医药人才培养有了新成效。通过采取医教结合的形式,加强中医药职业教育和基层人才培养,加快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发展,推进师承教育,并与学位授予相衔接。积极发挥国医大师等名老专家作用,加强中青年骨干培养,促进了中医药学术思想、经验的传承,全国中医药人才队伍素质稳步提高。五是中医药文化发展有了新气象。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保护继承,中医针灸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也列入了世界记忆名录。持续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中医药知识和理念,在行业内大力弘扬以人为本、大医精诚的中医药核心价值,社会各界对中医药的认同感、接受度不断提升。六是中医药走向海外有了新发展。经过多年努力,中医药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成为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已有29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中医药相关法律法规,18个国家和地区将中医药纳入医疗保险,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药院校,专门用于培养本土化中医药人才。中医药服务贸易持续快速增长,今年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中医药服务贸易额稳步增长。不久前我访问俄罗斯和法国时,也切身感受到中医药领域的对外合作确实独具特色、潜力很大。中医药走向海外,也为我国外交和中外医学及人文交流拓展了新的空间。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卫生计生和中医药系统广大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同时也凝聚了国医大师们的心血和汗水。这样的良好局面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再接再厉,推动中医药事业更好地发展。

  二、深刻认识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意义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原创的医学科学,是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当前,全国上下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发展好中医药事业,关系到全民健康,也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

  第一,中医药是独特的卫生资源,发展好这一资源是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深化医改正处于向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医学目的和模式也在发生深刻转变,现代医学理念正在由治愈疾病向加强疾病预防、提高健康水平的方向逐步调整,医改的任务和医学的转变相互交织,对医疗卫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医药独具整体观、系统论和辨证论治思维,在预防保健方面具有突出优势。此外,中医药还兼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穷二白、缺医少药的情况下,曾为新中国的卫生事业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巨大贡献,对于实现新一轮医改保基本、强基层目标,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更可以发挥独特作用。在某种意义上,中医药可以说是祖先留给我们探索医改"中国式办法"的独有资源。因此,无论是从医学发展趋势,还是从深化医改的实际需要来看,我们都必须坚定不移地发挥好中医药作用。

  第二,中医药是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利用好这一资源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剌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我们下定决心转变发展方式,就是要把能源消耗大、污染大的产业降下来,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率和质量,为后代留下碧水蓝天。把这些问题解决好,迫切需要培育和形成更具长远竞争力的新的增长点。中医药产业链条贯穿中药材种植、药品和医疗器械制造、中医药健康服务等一、二、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强,拉动消费作用大,还能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在稳定就业、扩大内需方面有相当大的潜力,相关产品和服务出口也具有广阔的空间。2013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明确提出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我们要善于把中医药的经济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大力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为经济增长增添新的动力,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作出应有贡献。

  第三,中医药是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挖掘好这一资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这对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中医药是我国独有的医学科学,具有丰富的原创思维、医学实践和深厚的群众基础,蕴含着巨大的创新潜能和创新与实践相结合能力。总结利用好中医药经验,同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搞好中医药创造、创新,不仅可以促进中医药自身发展,增强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科技竞争力,而且有助于探索医疗卫生领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子,为其他领域的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借鉴。比如,屠呦呦教授通过中药研究创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并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王振义、陈竺同志通过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获得第七届圣捷尔吉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这些研究都取得了很大成绩,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第四,中医药是优秀的文化资源,弘扬好这一资源是繁荣中华文化的有力举措。中医药强调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崇尚阴阳平衡、调和致中,提倡三因制宜、辨证论治,恪守以人为本、大医精诚,其博大精深的思想深刻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饱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怎样对待本国历史、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是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其中的核心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因此,弘扬好中医药文化,不仅能够普及医学知识,更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将弘扬中医药文化与推动中医药"走出去"相结合,还可以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向世界介绍真实的中国,提升我国的国家软实力。我们在全球有400余所孔子学院,每所学院都要积极传播中医药知识,卫生计生委、中医药局要给予支持,多邀请中医药专家特别是国医大师到孔子学院开设讲座。

  第五,中医药是重要的生态资源,维护好这一资源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中医药源于自然,具有天地一体、天地人和的整体观,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内在一致。在医疗保健服务中,中医药主要使用天然药物,广泛运用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绿色环保节约。同时,科学发展中药材种植养殖,加强野生中药资源保护利用,也有利于促进生态维护和修复,维护生物的多样性。

  总之,中医药资源优势独特,挖掘利用好中医药资源,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更好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意义十分重大。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充分发挥优势,扎实做好各项工作。